一、什麼是匯率風險 在企業日常經營中,合同簽訂、貨款收付與本外幣資金匯兌往往不是同時發生,可能需要經歷數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週期,匯率的波動會對企業經營成果造成影響,產生匯率風險。匯率風險敞口一般來源於:出口貨款收匯、進口貨款付匯、外幣存款等資產、外幣貸款/債券等債務、境外投資、報表折算等。
二、爲什麼需要樹立風險中性理念 (一)什麼是風險中性? 風險中性,是指企業把匯率波動納入日常的財務決策,聚焦主業,儘可能降低匯率波動對主營業務以及企業財務的負面影響,以實現預算達成、提升經營的可預測性以及管理投資風險等主營業務目標。 (二)企業爲什麼要樹立風險中性理念? 1.外匯市場不確性因素較多,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增強; 2.基於風險中性的匯率風險管理有助於實現主營業務目標,偏離風險中性的投機套利只會額外增加風險。
三、企業風險非中性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一)匯率風險管理意識薄弱 對匯率風險敞口不做套保或者套保比例較低。 (二)匯率風險管理目標混亂 1.“保值”和“增值”目標並存。 2.存在“賭博投機”心態,利用外匯衍生品謀取收益或從事套利,偏離主業。如進出口企業賭匯率單邊走勢,在某一階段只做進口或出口單一方向的套保。 3.在實踐中受到企業偏好或者市場匯率波動影響,採取激進非理性操作,追漲殺跌。如 -隨着人民幣貶值及預期增強,大幅降低結匯端套保比例,甚至停止套保; -隨着人民幣升值及預期增強,則大幅降低購匯端套保比例,甚至停止套保。 (三)未建立匯率風險管理制度或實踐中未落實 1.匯率波動加劇時才重視匯率風險管理,匯率風險管理呈現出隨機性、階段性的特徵。 2.未建立系統性、整體性匯率風險管理機制,財務、銷售等相關部門間職責分工不清,溝通機制不順暢。 3.未建立科學的考覈評價機制,將遠期鎖匯匯率與到期日即期匯率做比較,以此來考評套保是“虧”還是“賺”。 4.未建立有效的監督落實機制,匯率風險管理目標及策略的執行缺乏紀律性。 (四)資產負債管理存在過度順週期的行爲 1.人民幣升值期間,通過增加外幣債務和加槓桿等方式,進行過度“資產本幣化、負債外幣化”資產配置,賺取人民幣匯率升值收益。 2.人民幣貶值期間,通過增加外幣資產和加槓桿等方式,進行過度“資產外幣化、負債本幣化”資產配置,賺取人民幣匯率貶值收益。
四、匯率風險中性良好實踐 (一)明確匯率風險管理以“保值”而非“增值”爲核心目標 (二)建立完善的匯率風險管理組織架構 1.決策機構 -匯率套保決策委員會,審議套保策略和方案,並監督執行;定期向企業高層彙報匯率風險管理情況等。 2.執行機構 -匯率套保工作小組,負責對敞口進行監測、計量、評估和分析;制定套保策略、方案並執行等。 (三)建立科學全面的匯率風險管理工作機制 1.風險識別 -對企業日常運營中存在的匯率風險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確定風險等級,爲制定防範措施和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充分了解各類業務特點,在搭建匯率風險管理體系時先進行內部調研,充分了解公司的總體風險敞口情況 2.套保策略制定與執行 -根據風險敞口數據,結合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制定。經決策委員會審定後,按照審定的方案執行相應保值操作。 -套保比例:企業初期制定套期保值方案,可設定簡單易行的“固定保值”策略,即按一定百分比的數量,對風險敞口進行保值;在企業有了一定經驗後,可以選擇“動態保值”,設置一定的套保比例區間,比例區間不宜設得過寬,避免人爲主觀判斷因素對保值效果產生過多的影響。 -產品選擇:原則上應多選擇基礎交易產品,例如普通遠期、買入歐式期權等簡單工具。在選擇各類衍生品組合結構時,應充分評估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專業水平是否匹配。 -期限選擇:對衝期限應與敞口期限總體匹配。 -交易方法選擇:常見的保值交易方法有靜態對衝、滾動對衝、滾動分層對衝等。企業選擇交易方法,不應根據市場時機來判斷,而應根據公司自身業務特點來確定。 3.報告 -由工作小組定期出具,提交決策委員會審議。 4.考覈 -遵循期現結合原則,即將風險敞口的損益與衍生工具的損益加總,對加總後的結果再進行評價。 -考覈相關人員是否嚴格按照既定的制度、流程和套保策略操作。 (四)建立保障制度落實的監控機制。 (五)建立全面培訓機制,提升匯率風險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