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理財

您所在的位置: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分工任務有序落地:營造良好貨幣金融環境,全面加強金融監管
 

  “將圍繞全面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等重點工作,積極發揮協調樞紐優勢,努力推動會議精神轉化爲主動作爲的監管行動和實實在在的監管成效。完善相關任務的分工落實、定期報告、檢查通報、跟蹤問效、監督問責等全鏈條工作機制,推動形成層層負責、各盡其責的責任閉環,緊盯不放、一抓到底。”近日,金融監管總局辦公廳在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時表示。

  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並具體提出了金融要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的三項任務。

  11月20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相關重點任務分工方案,並要求按照分工方案要求嚴格履職盡責,全力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當前,各金融部門正在按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要求,有序落實各項任務。對於央行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是要着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注重做好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對於金融監管總局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是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持續加大存量風險化解力度。

  營造良好貨幣金融環境

  11月17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後不久,一場金融機構座談會召開,參與的金融機構衆多。

  面對更加複雜的經濟金融形勢,雖然近年來金融機構座談會召開了多次,但此次有明顯不同:一是首次由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聯合召開,央行行長潘功勝、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夏先德應邀出席會議並講話;二是出席的金融機構除政策性、商業銀行外,還有全國性AMC、證券公司。

  “要堅定信心、持續發力、久久爲功,繼續加大政策落實和工作推進力度,持之以恆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對於下一步工作,會議首要提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央行多次表示要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如12月18日,央行少見的召開經濟金融形勢專家座談會,潘功勝再次表示要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如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12月2日,潘功勝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一是更加註重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二是加強與財政、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持續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三是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四是統籌內外均衡,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需要適宜的“錨”。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貨幣政策提出,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對於該變化,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解釋稱,這個表述有兩方面新意:一是把社會融資規模指標排在貨幣供應量前面,因爲這一指標與經濟增長的關係更緊密;二是把以往的“名義經濟增速”改爲“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這樣可以更好統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的目標要求,並強調價格水平是貨幣政策的重要調控目標。

  “主要是短期內價格仍處於較低水平,如果按照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則貨幣供應就會明顯較低,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意味着如果GDP目標是5%、通脹目標是3%,則貨幣供應量增速可以在8%左右,這是一個符合貨幣政策‘穩健’特徵的、較爲中性的標準。”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表示。

  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同時,還要提升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在8月以來LPR持續維持不變的情況下,12月22日,國有大行、個別股份行同步下調存款利率,這也是今年以來第三次存款利率下調,且此次下調範圍更加廣。

  “本輪存款利率調整的範圍和幅度更大,有利於強化利率政策協同、降低銀行息差衝擊,爲銀行進一步讓利實體、下調貸款利率拓展空間,緩解存款定期化、長期化趨勢,進而促進儲蓄向投資和消費轉化,以及避免資金空轉套利、提升資金運行效率等,同時對理財市場和債券市場均有一定程度的利好。”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解釋稱。

  央行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披露,今年以來社會融資成本明顯下降,9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爲3.82%、4.02%,較去年同期分別低0.18個、0.32個百分點。

  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還要求商業銀行保持信貸合理增長、節奏平穩、結構優化,節奏放慢尤其是需要統籌考慮年底和年初的信貸投放,“以信貸增長的穩定性促進我國經濟穩定增長,”上述金融機構座談會明確要求。

  “我們從11月中旬就開始了‘開門紅’,年底投放的貸款與明年一季度投放的貸款,總行會給予同樣的考覈權重。也就是說我們不會像以前一樣把貸款都集中在一季度,年底也是能放盡放,這樣貸款投放會更加平穩。”一位股份行分行行長日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1.58萬億元,同比多增1.55萬億元;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9萬億元,同比少增1368億元。

  全面加強金融監管

  “資本監管是銀行業審慎監管的核心環節和重要抓手。”11月1日,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叢林撰文表示,《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構建了符合我國國情的差異化資本監管框架,完善了資本監管三大支柱的制度體系,符合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的要求,順應推動銀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需求,對於銀行業發展和監管規制的完善具有標誌性意義。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結束第二天,金融監管總局即發佈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該文件旨在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加強金融監管,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資本監管規則,推動銀行強化風險管理水平,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爲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嚴格執法、敢於亮劍,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在《求是》撰文指出,要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機制,實現金融監管全覆蓋,堅決做到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業必須管風險、建立健全兜底機制,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納入監管。切實解決監管“寬鬆軟”問題,努力做到監管一貫到底、一嚴到底、一查到底,讓金融監管真正“長牙帶刺”等。

  12月3日,李雲澤接受上任以來的首次專訪,在新華社專訪中李雲澤表示,金融監管總局成立以來,系統改革組織架構,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探索改進監管方式,努力爲全面提升監管質效奠定良好基礎。下一步,將緊緊圍繞強監管嚴監管,堅決做到“長牙帶刺”,持續提升監管的前瞻性、精準性、有效性和協同性:一是全面強化“五大監管”,二是嚴格執法敢於亮劍,三是着力加強監管保障。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除《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外,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以來,金融監管總局還陸續發佈了《銀行保險機構涉刑案件風險防控管理辦法》《行政處罰裁量權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等文件。

  以最新發布的《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爲例,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該文件是爲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消費金融公司監管,防範金融風險,優化金融服務,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在專訪中,李雲澤還表示,實現金融監管全覆蓋,是全面加強金融監管的必然要求,“金融監管總局將牽頭建立監管責任歸屬認領機制和兜底監管機制,確保一切金融活動特別是非法金融活動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擔責。推動明確跨部門跨地區和新業態新產品等金融活動的監管責任歸屬。確實難以明確責任的,由金融監管總局負責兜底。”

  跨部門方面,12月11日,金融監管總局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局與市場監管總局廣告監督管理司舉行《加強非法金融廣告信息監測處置工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雙方將圍繞監測預警、聯合研判、行政指導、防非宣傳、機制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推動防非打非與廣告監管同向發力,協力阻斷非法金融活動營商信息傳播渠道,切實守護好人民羣衆的“錢袋子”。

  跨地區方面,金融監管總局表示,大力支持地方黨委金融委和金融工委發揮作用。對於較爲關注的地方中小銀行,李雲澤稱,將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加強指導協調,推動“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制定風險處置方案,避免“一刀切”;推動中小銀行機構優化結構、提質增效。

  “當前重點結合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着力推動把黨中央對金融監管工作的要求體現在重要政策文稿、重大政務活動、重點監管行動中,確保方向不偏、工作聚焦,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金融監管總局辦公廳表示。

  (工行網站特約作者:李願)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