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理財

您所在的位置:
深市AI、大數據產業喜訊頻出 資本市場助力大模型技術應用落地
 

  近日,在深交所與港交所、廣期所聯合舉辦的2023年大灣區交易所科技大會上,深交所總工程師喻華麗指出,深交所近年來積極推進“數智”交易所建設,夯實數字化轉型基礎,拓展智能化業務應用,積累“數智”創新軟實力,努力探索行業“數智賦能”發展路徑。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業內人士看來,發展數字金融是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開創新的技術—經濟範式的必然之選。

  近年來,資本市場通過“數智”轉型探索行業“數智賦能”路徑,推動AI、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今年前三季度,深市430家數字經濟產業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94%。其中,大數據產業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828.02億元,AI算力產業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831.00億元。

  深市數字產業鏈頻報喜

  目前,我國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企業創新發展,數字產業化體系逐漸完備,並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躍進。

  深市公司搶抓機遇,積極佈局人工智能等相關產業鏈,覆蓋芯片製造、雲計算、數據服務等終端應用,在各細分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

  據統計,深市約有70家人工智能相關產業鏈公司,覆蓋芯片製造、雲計算、數據服務、自然語言處理、文本數據分析、計算機視覺,及智能安防、交通、金融、物聯網等終端應用。這些公司一方面加快技術創新,另一方面積極推動產業落地應用。

  據最新三季報顯示,70家上市公司1-9月合計實現營業收入超過3200億元、歸母淨利潤超過280億元。其中,海康威視、中興通訊淨利潤分別達到88.51億元、78.41億元,大華股份、紫光國微淨利潤也分別突破25.9億元、20.31億元。

  與此同時,在人工智能浪潮來臨之際,深市上市公司還大手筆投入研發,大力推進產業應用落地。數據顯示,前述公司前三季度研發費用超過450億元。其中,中興通訊研發投入超過190.61億元、海康威視研發投入81.73億元。

  科大訊飛在三季報中介紹,公司正積極搶抓通用人工智能的歷史新機遇,在通用人工智能認知大模型等方面堅定投入。

  “儘管上述投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期利潤,但公司在覈心技術自主可控方面所構建的全新能力,以及在邁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認知大模型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爲公司在數字經濟時代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和難得的先發優勢。”科大訊飛表示。

  今年10月24日,科大訊飛發佈了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V3.0,實現全面對標ChatGPT,同時升級大模型代碼能力,並與12個行業龍頭共同發佈相關行業大模型提供生產力工具。當日,科大訊飛還與華爲聯合發佈基於昇騰生態的“飛星一號”大模型算力平臺。

  漢王科技也在積極探索“AI+”能力的不斷提升。10月中旬,漢王科技結合資金、技術、資源、需求等實際情況,啓動研發具有“數據私有化、算力低成本化、深度專業化、知識實時化、生成精準化”五化特質的行業生成式預訓練大模型——“漢王天地大模型”階段性成果發佈。

  今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同比增長38.01%的紫光國微,新開發了特種Nand Flash、高性能總線產品、新一代SoPC產品、以及MCU、圖像AI智能芯片等逐步推廣應用,未來有望進一步助力業務增長。

  同期,崑崙萬維的“天工”大模型取得顯著進展,在邏輯推理、文本理解、多模態能力等多個能力維度均有突破。據瞭解,爲全面落實公司“All in”AGI與AIGC的戰略佈局,崑崙萬維前三季度研發費用提升至6.2億元,比去年同期研發費用4.84億元增長28.18%。

  資本市場助力大模型技術應用落地

  隨着人工智能大模型賦能行業應用的蓬勃興起,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多家深市人工智能相關產業鏈公司瞄準大模型,並藉助資本市場加速推動技術創新,逐漸成爲產業的中堅力量。

  較典型如軟通動力,去年3月首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46.30億元,用於交付中心擴建、行業數字化轉型產品及解決方案項目等。

  近日,軟通動力在回覆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在算力和算法層面,公司與鯤鵬計算、昇騰計算開展全方位合作,發展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推出軟通訓推一體化平臺及昇騰一體機,並與昇騰共同啓動大模型聯合創新,深度適配不同AI應用場景。

  中科創達去年9月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31億元,用於整車操作系統研發、邊緣計算站研發等項目。

  今年12月,中科創達在接受調研時表示,公司已經率先發布端側運行130億參數模型。充分利用模型壓縮、分佈式以及張量並行技術,成功在搭載高通8系列芯片平臺的邊緣設備上實現LLaMA2130億參數模型的穩定運行,成爲業內首家取得此突破的大模型企業。

  此外,近五年來,深市八成人工智能產業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與專業機構合作投資等方式進行產業整合;超過八成人工智能產業上市公司實施過股權激勵計劃,均高於A股整體水平。

  科大訊飛董祕江濤在作爲企業代表出席2023年大灣區交易所科技大會時表示,從做大模型的企業視角來看,影響大模型落地的有三座大山,分別是數據成本、算力成本、落地成本,“應用場景中,因爲數字化過程還在進程中,數字基礎還是比較薄弱,企業數字化也在進程中,原來的數字資產積累比較薄弱;並且,未來幾千億、上萬億的模型真正運行起來,綜合算力成本很高;大模型落地過程中除了應用開發以外,其實還有非常大的隱形成本就是流程改造,現在大模型被迫去適應過去的流程,導致用得很彆扭,但流程改造確實有很多隱形成本。”

  江濤認爲:“數據和算力成本如果全社會有很好的規劃,能夠大幅度降低最終用戶端的成本,這是我們的體制優勢。如果能做好規劃,行業可以公攤成本,而不是每個企業都在建自己的大模型。”

  (工行網站特約作者:楊坪)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