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聯儲直白地表示降息問題“進入視野”之際,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卻雙雙堅稱需長期保持高利率,一場“鷹鴿大戰”一觸即發。
當地時間12月14日,英歐央行雙雙“按兵不動”,未跟隨美聯儲釋放降息信號。英國央行在聲明中表示,利率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高位;歐洲央行表示,歐元區指標利率將“在必要的時間內保持在足夠限制性的水平”。
這與美聯儲的立場形成了鮮明對比。當地時間12月13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歷史性的貨幣政策緊縮週期可能已經結束,討論降息的問題開始“進入視野”。點陣圖顯示,2024年政策利率中位預期爲4.6%,暗示明年或降息75個基點。
在利率決議公佈後,市場減少了對歐洲央行降息前景的押注,預計2024年其降息幅度不足150個基點,低於此前的160個基點。此外,交易員也下調了對英國央行明年降息的押注,預計英國央行將在2024年降息約120個基點,低於此前的約130個基點。
英歐央行爲何和美聯儲“唱反調”?
在美聯儲鴿派利率決議結束不到24小時內,英歐央行雙雙展現了相對鷹派的一面,和美聯儲“唱反調”。
當地時間12月14日,歐洲央行連續第二次維持利率不變,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借貸利率和存款機制利率分別爲4.50%、4.75%和4.00%。英國央行也維持基準利率在5.25%不變,6人同意將政策利率維持在5.25%,3名少數派則繼續堅稱需要再進行一次25個基點的加息。
在美聯儲直白表示降息問題“進入視野”之際,爲何英歐央行未跟隨美聯儲釋放降息信號?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美聯儲議息會議表態偏鴿後,市場對於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跟隨轉向抱有期待,但在12月的議息會議上,英歐央行卻意外沒有給出轉鴿的信號,可能主要還是基於更好地遏制通脹的考慮,避免貨幣政策過快轉向對市場帶來不好的預期,推動需求和通脹反彈。
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在美聯儲轉向平衡經濟增長和通脹風險的同時,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更關注通脹反轉上行的風險。雖然歐洲通脹也如預期放緩,但是緊縮政策不足造成通脹反彈的教訓仍然記憶猶新。另一方面,此前市場定價已經完全反映歐洲央行將在明年3月開始降息,德國國債收益率在過去一個月下跌40個基點,債券價格的上漲讓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成本增加,因此拉加德通過強硬的口徑來管理市場的預期。
官方層面,歐洲央行表示,通脹在最近幾個月進一步放緩,但短期內可能會回升,12月份通脹可能因基數效應而回升。受基數效應影響,2024年通脹降溫的速度將放緩,通脹率將在兩年內放緩至2%的目標水平。
在議息會議後的新聞發佈會上,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再度伸出“鷹爪”。她表示,決策者在貨幣政策會議上根本沒有討論降息問題,政策制定者在抗擊通脹方面不應放鬆警惕。需要薪資數據來更清晰地判斷通脹形勢,但從現有數據來看,薪資壓力並沒有下降。
與此類似的是,英國央行也直言,即使貨幣政策收緊導致勞動力市場走軟,並對經濟活動構成壓力,但眼下的核心通脹指標仍持續較高,貨幣政策可能需要在較長時間內處於限制性的狀態。如果有證據表明通脹壓力會變得更加持久,就需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G10外匯策略全球主管Athanasios Vamvakidis分析稱,英國央行聲明的主要信息是:只要需要,利率就會保持在高位,這實際上是對市場定價提前降息的反擊,這與市場預期大體一致,但與美聯儲鴿派表態相比顯得偏鷹派。
經濟壓力下降息壓力逐漸增加
通脹壓力緩解但仍未徹底消散,經濟前景趨弱,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未來會如何演繹?
縮表方面,歐洲央行已經宣佈將提前結束PEPP的再投資計劃,從明年7月開始每月削減75億歐元,直到明年年底完全退出。對此拉加德解釋稱,PEPP再投資的決定與歐洲央行的利率決定無關,利率是主要工具,二者需要區分開。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議息會議上,歐洲央行下調了對於明年歐元區經濟增長和通脹水平的預期,表明歐洲央行對於明年經濟走勢存在擔憂。王有鑫預計,如果經濟數據繼續疲軟,歐洲央行有可能在明年一季度率先調整貨幣政策。
歐洲央行史無前例的緊縮政策已經衝擊到了經濟,歐元區第三季度GDP環比下降0.1%。11月底IHS Markit公佈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1月製造業PMI初值從10月的43.1回升至43.7,略好於經濟學家的預期。但自2022年7月以來,製造業活動每月都在萎縮。11月服務業PMI初值有所回升,從10月的47.8升至48.2,但仍處於收縮區間。
鑑於歐元區前景趨弱,歐洲央行將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從0.7%下調至0.6%,將明年的增長預測從1%下調至0.8%。此外,歐洲央行預計明年的通脹率將爲2.7%,低於三個月前預計的3.2%,對2025年通脹率的預測仍爲2.1%。
英國統計局數據也顯示,英國經濟出現了意外的低迷,10月份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0.3%,9月份零增長。英國央行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和未來幾個季度英國經濟將“基本持平”。
對於陰霾籠罩的歐洲經濟,王昕傑對記者分析稱,歐元區經濟在2023年第三季度收縮後很可能已經陷入衰退。自8月份以來,服務業活動一直在收縮,而製造業仍然低迷。歐洲央行創紀錄的緊縮政策導致貸款標準收緊,經濟衰退可能會導致通脹繼續下滑,使歐洲央行明年能夠降息75個基點。此外,因爲英國的通脹粘性較美國更頑固,預計英國央行降息的時點將晚於美國。
全球“降息大潮”何時到來?
相對而言,英國和歐元區通脹比美國更具粘性,這打擊了人們對全球“降息大潮”的期望。但鑑於歐洲通脹率也整體處於下行軌道,各大央行進入降息週期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歐元區11月調和CPI初值同比增長2.4%,比10月低0.5個百分點。環比則下降0.5%,創下2020年1月以來最大降幅,低於10月的增長0.1%。此外,剔除食品和能源等因素的11月核心調和CPI同比增長3.6%,比10月下降0.6個百分點。
此外,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CPI同比漲幅已從9月的6.7%降至4.6%,創兩年來新低。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能源等價格的核心CPI從9月的6.1%降至10月份的5.7%。
在通脹壓力大幅緩解的背景下,英國特許會計師公會經濟總監Suren Thiru認爲,英國央行利率已經達到了峯值,鑑於英國脆弱的經濟背景,英國央行存在過度緊縮的風險。考慮到薪資增長放緩和經濟惡化,英國央行在利率方面的措辭顯示出“不必要的鷹派”,引發了過長時間保持高利率的擔憂,此舉將進一步損害已經困難重重的經濟。鑑於未來幾個月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Thiru預測英國央行將在明年夏天開始降息。
美聯儲和歐洲央行也將在明年降息。在王有鑫看來,無論是美聯儲還是歐洲央行未來調整貨幣政策,主要還是基於經濟形勢變化考慮出發,兩大經濟體目前面臨相似的困境,但顯然歐元區的經濟基本面要更差一些,通脹反彈風險也較高,未來貨幣政策調整的時點也很可能要早於美聯儲。
但如果美聯儲早於歐洲央行調整貨幣政策,則可能推動歐元反彈,改善歐元區資本外流情況,不過這也會加大歐元區的出口壓力,對經濟增長形成制約。因此,王有鑫表示,及時跟隨形勢變化調整貨幣政策,避免經濟快速下行是當前歐央行和英國央行面臨的難題。
在美聯儲吹響“降息衝鋒號”後,未來將有更多央行加入,全球“降息大潮”只是時間問題。王昕傑預計,明年除去日本央行外的全球主要央行都會進入降息週期,在明年下半年形成新的政策共振。美聯儲等央行開始降息,首先對於新興市場具有溢出效應,在美元強勢週期內,資金迴流,造成了新興市場經濟的壓力。待歐美央行放鬆政策之時,新興市場國家也有更大的空間去執行貨幣政策。對於日本來說,告別負利率時代、解放資產負債表是當務之急,在美歐央行放鬆貨幣政策之後,日本貨幣正常化的成本也相應降低。
(工行網站特約作者:吳斌)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