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理財

您所在的位置:
戴斌:旅遊經濟“恢復到2019年的某某水平”將成爲歷史名詞
 

  “旅遊經濟已經走出了爲期三年急劇衰退和深度蕭條期,走過了歷時一年的快速復甦,即將迎來繁榮發展的新階段。”12月12日,2023年中國旅遊集團化發展論壇閉幕,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在會上表示,從明年開始,發佈旅遊市場數據和主要經濟指標,將可只做與今天的同比,“恢復到2019年的某某水平”將成爲歷史名詞。

  今年以來,不管是國內遊還是出境遊,都頻頻報喜。尤其是五一、十一兩個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分別合計2.74億人次、8.26億人次,同比增長均超過70%,國內旅遊收入均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近日,同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短期簽證互免再次提振了消費者出境遊的信心,對法、德等6國試行單方面免籤也爲我國的入境遊注入一股暖流。

  當前,旅遊已經進入了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費者出行頻率提升,市場逐漸下沉,遊客也正在進入日常生活場景。錦州石橋子早市、杭州大馬弄早市和蘇州雙塔菜市場等生活化菜市場都在成爲旅遊目的地。在社交媒體平臺,小紅書的“菜市場漫遊指南”、豆瓣“菜市場愛好者”等話題都說明年輕客羣在加速擁抱生活化旅遊。

  戴斌還指出,人工智能、先進製造、數字化等新質生產力廣泛應用,以互聯網企業爲代表的科技力量也正在影響旅遊業。

  今年7月,攜程集團發佈了首個旅遊行業垂直大模型“攜程問道”。國際旅遊網站Booking.com也嘗試引進人工智能協助旅定製訂行程,並由ChatGPT支持,在美國率先進行Beta測試。馬蜂窩則已與華爲AI、騰訊雲合作,優化旅遊消費決策。不久前,馬蜂窩CEO陳罡還表示正與大模型公司對接,即將發佈領先的旅行AI大模型。

  戴斌表示,數字化已經不是旅遊企業的創新動能,而是生存要件。捕捉當下個性化、多樣化的旅遊需求,重構文化新空間和旅遊新場景,需要藉助數據的力量。

  據馬蜂窩數據,2023年搜索過意向目的地玩法的用戶佔比超76%,定製遊搜索熱度同比增長245%,高品質需求熱度持續攀升、高性價比產品預訂也顯著增長,在地旅行體驗(Local)已經成爲影響人們消費決策的主要因素。

  回顧今年的旅遊熱點,在去哪兒網聯合新浪微博發佈的《十一旅行趣玩指南》中,小衆目的地迎來爆發式增長,以景點色彩爲導向的“多巴胺”旅行熱度居高不下,城市漫遊(City Walk)成爲“特種兵旅遊”熱潮後的新趨勢,音樂節、演唱會和體育賽事直接帶動酒店和機票預定量增長,相關話題也頻頻登上熱搜。

  而在中國旅遊研究院和馬蜂窩共同發佈的《全球旅行“新玩法”研究報告2023》中,貴州荔波的懸崖咖啡、貴州榕江的村超、福建泉州的非遺簪花體驗、河北廊坊的《紅樓夢》戲劇主題公園等北京雍和宮的香灰琉璃手串等都是國內的大熱門。現在,一項吸睛、刺激或帶有獨特文化內涵的體驗很可能就會促使消費者做出旅遊決策。

  (工行網站特約作者:高江虹)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