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發佈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達到3.1718萬億美元,較10月末上漲705.86億美元,升幅爲2.28%。
外匯局表示,2023年11月,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貨幣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在業內人士看來,11月外匯儲備出現較大漲幅,主要得益於兩大因素,一是當月美元指數從107.1大幅回落至103.5,導致外匯儲備裏非美元資產在折算美元計價後的金額相應較大幅度回升;二是受美聯儲加息週期結束影響,11月美股美債等金融市場資產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帶動外匯儲備相應資產估值進一步回升。
11月外匯儲備環比上漲,驅動人民幣匯率進一步企穩反彈。在數據公佈後,境內在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迅速回升至7.1495附近,較前一個交易日反彈86個基點。
一位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向記者指出,隨着11月外匯儲備數據環比上漲,越來越多海外投資機構意識到中國相關部門擁有更充足的匯市干預能力,紛紛削減了離岸人民幣空頭頭寸“避其鋒芒”。
值得注意的是,在黃金價格迭創新高之際,中國仍繼續增持黃金儲備。
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中國的黃金儲備達到7158萬盎司(約2226.39噸),較10月末的7120萬盎司(約2214.57噸)環比增加38萬盎司(約11.82噸),這也是中國外匯儲備連續第十三個月增持黃金。
世界黃金協會全球研究負責人安凱在近日舉行的中國(上海)國際黃金投資論壇期間向記者表示,全球央行之所以持續增持黃金,主要得益於三大原因,一是黃金具備較高的避險屬性與資產安全性;二是黃金一直以來都是高流動性資產,目前黃金已成爲僅次於標普500指數的全球第二大高流動性資產;三是黃金的長期平均投資回報率相當可觀,過去50年期間,黃金投資的年化平均收益率超過7%。
他指出,世界黃金協會的調研發現,當前受訪央行的黃金儲備佔其外匯儲備的比例爲15%,且逾70%受訪央行預計未來12個月全球黃金儲備仍將增加,因爲通脹、地緣政治風險、西方國家制裁動作、全球儲備貨幣體系多極化都是驅動全球央行持續增加黃金儲備的主要因素。
安凱認爲,全球央行增持黃金的趨勢可能將持續多年。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儘管中國央行已連續13個月增持黃金儲備,但這不意味着中國增持黃金儲備行動即將停止。在多重因素的共振下,未來中國央行增持黃金的步伐仍將持續。
11月外匯儲備環比大漲
一位華爾街對衝基金經理向記者分析說,11月中國外匯儲備環比增幅的確超過市場預期。究其原因,美元指數大幅回落“功不可沒”。
整個11月,美元指數從107.1回落至103.5,導致全球央行外匯儲備裏的非美資產在折算成美元計價的金額均較大幅度回升。
在他看來,這也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市場慣例——只要當月美元指數大幅回落,衆多國家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規模都會出現可觀的漲幅。
記者多方瞭解到,另一個驅動11月中國外匯儲備環比大幅回升的重要因素,是11月美國美債資產價格均出現大幅回升。其中,美國道瓊斯指數從32300點漲至35950點,10年美債收益率則從4.9%跌至4.35%附近(相應的美債價格大幅回升),均顯著提振中國外匯儲備的權益類資產與固收類資產的估值。
上述華爾街對衝基金經理認爲,鑑於中國外匯儲備管理部門持有約8000億美元美國國債,11月美債價格大幅回升,可能令中國外匯儲備的美債持倉估值相應增加逾300億美元。
記者注意到,受11月外匯儲備環比上漲,人民幣匯率估值相應“水漲船高”。
截至11月7日18時,境內在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徘徊在7.1495附近,境外離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則徘徊在7.1544附近,均較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均觸底回升,顯示在11月外匯儲備環比大漲後,海外投機資本沽空人民幣迅速“潮退”。
“這背後,是海外投機資本發現11月中國外匯儲備環比大漲後,迅速意識到中國相關部門將擁有更充足的外匯資金干預匯市以穩定人民幣匯率,他們沽空人民幣的勝算相應大幅降低。”上述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向記者指出。過去一段時間,外匯市場呈現一個有趣狀況,即當月中國外匯儲備大幅回升時,海外投機資本沽空人民幣力度就會迅速減弱。
緣何連續13個月增持黃金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1月底,中國的黃金儲備達到7158萬盎司,這意味中國外匯儲備已連續第十三個月增持黃金。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相關部門連續十三個月增持黃金儲備,主要受到四重因素影響,一是大國博弈驅動中國加快外匯儲備資產配置多元化步伐,黃金可以在外匯儲備資產配置多元化過程發揮良好的資產保護作用;二是相比發達國家,黃金儲備佔中國外匯儲備的比重相對較低,中國存在較高的黃金儲備佔比提升空間;三是中國與越來越多國家推進跨境貿易本幣結算,增持黃金儲備將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匯率穩定性;四是鑑於西方國家將美元“武器化”,中國需繼續增持黃金,進一步提升自身外匯儲備的絕對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11月全球黃金價格從1970美元/盎司一路上漲至2050美元/盎司附近,再度逼近歷史高點,令不少人擔心中國“買在高點”。
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首席執行官王立新此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全球央行增持黃金,不是看重短期金價波動,而是站在外匯儲備資產配置分散化的戰略性角度評估黃金的配置價值。目前,全球央行之所以願意在金價相對較高的位置繼續買入黃金,很大程度是看中黃金的避險屬性、高流動性與長期較高回報率。
在他看來,近年全球央行都在將增持黃金作爲驅動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爲黃金資產的避險屬性與波動獨立性,有助於降低這些國家在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配置過程的投資組合淨值波動性。
前述華爾街對衝基金經理認爲,隨着美聯儲加息週期結束令美國實際利率趨降,制約全球央行增持黃金的一個重要因素隨之解除,或將驅動全球央行以更快速度增持黃金。
王立新向記者分析說,世界黃金協會預計全球央行在今年剩餘時間內仍將繼續保持強勁的購金需求,預示着2023年全年的央行購金需求總量有望依舊保持堅挺。
一位國內私募基金宏觀經濟學家直言,隨着巴以衝突引發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加劇,越來越多新興市場國家正高度重視外匯儲備的絕對安全性,令黃金作爲傳統避險資產的配置價值進一步凸顯。
他強調說,持續增持黃金儲備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的絕對安全性,有助於中國更從容地應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
(工行網站特約作者:陳植)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