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理財

您所在的位置:
國產手機高端化,A股芯片、OLED細分產業鏈迎機遇
 

  據Canalys數據,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經歷大幅下滑12%後,2023年市場呈現初步的復甦跡象。

  儘管預計2023年出貨量仍下降5%,但下跌趨勢已有所放緩。Canalys預計,2023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1.3億部,到2024年將增長4%,達11.7億部。

  國內市場,在華爲、小米等品牌的帶動下,也出現明顯回暖趨勢。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正在復甦,今年10月前4周平均銷量增長11%。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產手機出現高端化趨勢。GfK中國發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手機市場報告顯示,中國手機市場均價近幾年來持續增長,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均價已達到3480元,而3500元檔通常也是劃分高端市場的價位線。

  該報告認爲,這種增長主要是由高端機型佔比提升和超低端產品銷量下降導致。

  在高端化趨勢之下,功能和技術的升級,也將帶來產業鏈零部件特定環節的市場機遇,例如,衛星通信功能帶來的機會、摺疊屏帶動柔性OLED面板的需求等,爲相關供應鏈企業帶來一定業績彈性。

  消費電子漸走出低谷

  根據Canalys的最新預測,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在2022年下滑12%後,已出現了復甦的初步跡象。

  雖然預計2023年出貨量仍將下降5%,但隨着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出貨量今年分別呈現9%、3%和2%的增長,全球整體的下降勢頭已放緩。

  Canalys還預測,預計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增長4%至11.7億部。

  不僅如此,羣智諮詢(Sigmaintell)最新預測顯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約10.9億部,同比下降5.3%,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約爲11.1億部,同比增長1.8%。

  另一家諮詢機構IDC的預測更加樂觀: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同比下降幅度將在2023年收窄至3.2%,預計出貨量爲11.7億臺,並於2024年實現反彈,同比增長6%。

  作爲智能手機消費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格局也在重塑。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1月至9月,我國手機產量10.9億臺,同比增長0.8%,特別是9月同比增長11.8%。

  相關資料顯示,分廠商來看,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第三季度的出貨量前五名中有三名來自中國。其中小米位列第三,三季度出貨量爲4150萬部,市場份額爲14.8%,出貨同比增長2.5%,是前三名中唯一市佔率、出貨量同比上漲的廠商。

  今年以來,消費電子產業鏈在A股市場最受關注的莫過於華爲產業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梳理三季報發現,環比來看,在華爲新機的帶動下,產業鏈呈現復甦趨勢,第三季度盈利狀況明顯轉好。匯頂科技、興森科技、歐菲光第三季度淨利潤環比大增,增幅分別達到50倍、15倍、11倍。

  從存貨變化來看,在經歷了一二季度的存貨消耗之後,三季度末存貨再度回升,但相較於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對於第三季度業績的環比增長,興森科技相關人士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主要是受到整個市場行情的影響,目前消費電子市場也是回暖趨勢。”

  12月1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同興達證券部,相關人士表示,近期國產手機品牌銷量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上游產業鏈訂單的增長,“我們公司訂單狀況一直很好,這和消費電子行情回暖也有一定關係。”

  在整體回暖中,近年來智能手機的高端化趨勢也愈發明顯。

  今年下半年,華爲發佈Mate60系列、小米發佈14系列,都點燃了高端機市場的熱情。同時,摺疊屏機型的爆發式增長,也帶動市場整體均價的水漲船高。

  Canalys此前公佈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高端智能手機(售價3500元以上)的出貨量佔比已達33%,同時中高端機型(售價2500-3499元)的出貨量佔比達到了19%。

  高端化細分機遇

  通觀今年最新出爐的國產中高端手機,升級無外乎集中在芯片、屏幕、攝像頭、續航等方面,再加上一些新功能的疊加,如華爲首發衛星通話功能、星閃連接等。

  作爲核心的芯片環節,手機高端化離不開自研芯片,華爲Mate 60系列、Mate X5就搭載了麒麟9000S芯片。

  知名分析師郭明錤表示,從2024年開始,華爲的新機型將全面採用自家設計的新麒麟處理器,預計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華爲將會掀起“全線搭載新芯片”的洪流。

  這意味着將給國內芯片產業鏈的先進封裝、半導體設備與材料企業等帶來機遇。

  屏幕方面,從手機廠商發佈的新機來看,OLED屏幾乎成爲標配,蘋果、華爲、榮耀、小米等品牌多個產品線都能看到OLED屏的身影。尤其隨着摺疊屏的普及,輕薄、可彎曲的OLED屏更成爲必選。

  2023年以來,維信諾、京東方、華星光電、深天馬等國內企業在紛紛加速柔性OLED面板業務,同時籌備佈局更高世代產線。

  市場調研機構麥吉洛諮詢報告認爲,2023年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大幅增加國產柔性AMOLED採購量,將使京東方、維信諾、天馬、TCL華星等柔性AMOLED出貨皆大幅增長。預計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柔性AMOLED出貨量將達4.91億片,同比增長超25%。

  一家面板供應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伴隨着國產中高端手機的崛起,國產OLED屏正在持續加重話語權,也引導國產顯示產業邁向產業鏈的中高端。”

  攝像頭方面,蘋果發佈的高端機型iPhone 15 Pro Max配備了潛望式鏡頭,使得手機鏡頭進一步向高端邁進。郭明錤表示,華爲將在2024年上半年推出P70、P70 Pro和P70 Art,該系列手機也會配備潛望攝像頭。

  從產業鏈機會來看,潛望式鏡頭產業鏈的上游市場主要爲零部件供應商,核心部件涉及棱鏡、音圈馬達(VCM)、鏡頭、CIS;中游爲模組封裝廠商,並需要設備廠商進行組裝檢測;下游主要爲各智能手機終端廠商。

  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報道指出,有關於衛星通信的產業鏈機會,主要集中在衛星製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等環節。

  目前市場人士普遍認爲,衛星互聯網當前發展階段仍處早期,衛星製造將會是最先受益的產業鏈環節。

  東莞證券就指出,華爲高端手機的強勢歸來,一方面有望拉動智能手機終端銷售,帶動消費電子產業鏈觸底反彈,可關注國產高端手機迴歸背景下智能手機供應鏈的業績彈性,把握衛星通信、星閃連接、手機射頻、散熱、手機光學和摺疊屏等細分環節;另一方面,華爲新機零部件國產化程度大幅提升,關注內資晶圓廠產能擴張背景下先進封裝企業、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的投資機會。

  (工行網站特約作者:張賽男)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