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最開始就是讓大家在自己這裏交易交易賺賺佣金的,沒什麼門檻。後來隨着競爭的加劇,開始要拓展新的點吸引客戶,便開始有了研究部門專門搞股票研究。於是,便有了券商研報。研報是爲投資者的基本面研究提供輔助的,而決定交易成敗的,遠遠不止基本面研究,所以研報只是衆多工具中的其中之一。總結看研報“四假”與“兩真”。
“一假”:研報看多的行爲太假。
研報評級永遠都是“買入”、“持有”、“看好”,新韭菜們誰跟誰苦哈哈,如果分析師在邏輯上再寫得動人一點,隔天就敢打板梭哈給你看。
“二假”:同質化內容寫得太假。
一篇研報洋洋灑灑上萬字,看完沒有任何收穫,多看幾篇類似的發現雷同率很高,也就是互相抄襲洗稿,普通投資者極大浪費了時間。
“三假”:漲起來再吹票搞得太假。
每當市場行情一好起來,個股紛紛漲了二三十個點了,就能看到不少券商研報被頻繁推送,並且美其名曰“早在XX之前就已經提示機會”等等,被戲稱爲“漲出了研報”。
“四假”:吹票出貨騙的太假。
市場上會有極少數的券商分析師,爲了某些個人利益的問題,大肆鼓吹基本面有問題的,或者即將有大資金要砸盤出貨的股票,即使推的票最後跌得慘不忍睹影響個人口碑,但是這部分損失會通過其他渠道獲得彌補,就看個體如何選擇了。
“一真”:只把研報當做信息來源,不去看關於股價的任何判斷,這事很真實。
考慮到辨別券商研報裏對於股價的判斷是否有貓膩需要豐富的經驗,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很難,但是研報裏的其他信息比如關於公司的或者關於行業的,都是完全可信的,因爲研報內容必須要基於公開的真實信息進行分析,如果單方面造假的話,風險會十分巨大,輕則罰錢重則坐牢。
“二真”:牢記優秀分析師名字,這事很真誠。
面對一大堆大同小異的研報,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認人名。如:電子方面,很多人會認準國金證券的老駱,計算機方面,很多人會認準安永平,鋼鐵方面,會認準篤慧等等,好處在於聚焦,畢竟上述都在細分行業裏是大佬研究員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工行網站特約作者:許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