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國內半導體測試設備龍頭。
公司成立於2008年4月,主要產品包括檢測機和分選機,公司的測試機包括大功率測試機(CTT系列)、模擬/數模混合測試機(CTA系列)等,目前正處於探針臺、數字測試機等新產品研發階段。已完成收購的STI是光學檢測、分選、編帶等功能的集成電路封裝檢測設備商,主要產品包括AT468機臺、Hexa機臺、iSort機臺及iFcous機臺等四種型號高精度光學檢測設備(AOI)。2018年備考收入5.8億元,淨利潤0.86億元,跨入國產半導體設備第一梯隊。
第二,全球集成電路測試設備市場規模約50億美元。
集成電路測試設備市場中,測試機、分選機和探針臺分別佔比63.1%、17.4%和15.2%。如按應用分類,SOC測試佔64%,MemoryIC和RF測試設備各佔15%-20%。2018年全球測試設備行業市場規模56億美元,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佔比8.7%。對比2009-2018年,測試設備行業增速與晶圓製造工藝設備增速基本同步。
第三,全球半導體測試設備行業被Teradyne與Advantest壟斷,中國大陸國產化率估計10%左右。
參考Gartner及各公司公告,2018年Advantest市佔率50%位居市場第一,Teradyne市佔率40%位居全球第二,Cohu市佔率估計爲8%左右位居市場第三。半導體測試設備供應商產品優勢各不相同,其中Teradyne在SOC、RF測試領域佔據絕對市場份額,Advantest則在MemoryIC測試領域佔據絕對市場份額,而Cohu在AnalogIC測試設備方面保持優勢。根據各家公司公告,國內測試設備企業包括長川科技、北京華峯、冠中集創等,總收入規模估計不到10億元,估計國產化率爲10%左右。
第四,內部新產品研發+外部併購STI打開成長空間。
公司現有應用於大功率器件及模擬/數模混合測試機,在整個測試設備中佔比較小,公司業務所面對的行業天花板較低。未來的成長性來自:公司正在研發的探針臺全球市場空間10多億美元,相當於測試設備的1/5,新研發的數字測試機,市場規模遠大於模擬/數模混合測試機;併購STI不僅僅填補公司及本土AOI測試設備的空白,而且長川與STI的國內外市場互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工行網站特約作者:許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