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由中國工商銀行、臺灣永豐金控和臺北國父紀念館共同主辦的“匯通天下——從錢莊到現代銀行”展覽在臺北市舉行隆重的開箱儀式,正式拉開了此次兩岸珍貴銀行文物展覽盛事的序幕,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等出席了當天的展覽開箱儀式。僅在開箱儀式現場展示的一小部分藏品中就有天平秤、大清銀行五十兩銀錠、美國印鈔公司爲中國銀行業製作的鈔版、柿子金餅、試金石與對金牌、永豐銀行粉盒等難得一見的海峽兩岸銀行文物精品,再經過幾天的精心布展,這次展覽將於11月3日起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與臺灣地區的民衆見面。
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在展覽開箱儀式上表示,縱覽波瀾壯闊的金融發展歷史,銀行業的每一項創新、每一個進步、每一次超越,無不得益於文化的支撐,無不鐫刻着文化的烙印。工商銀行長期致力於企業文化建設,重視中國傳統金融文化保護,熱心優秀金融文化傳播,大力支持文化事業發展。工商銀行與永豐金控和國父紀念館共同舉辦本次展覽,也是搭建海峽兩岸金融業溝通合作的文化橋樑,傳播中國金融文化的新嘗試。
據瞭解,此次“匯通天下——從錢莊到現代銀行”展覽由工商銀行與永豐金控和國父紀念館共同主辦,共彙集海峽兩岸600餘件金融類遺珍,全方位詮釋了海峽兩岸金融業一脈相傳的歷史淵源及合作發展。爲展現大陸金融文化的發展歷程,工商銀行從其創辦的銀行博物館的3萬餘件藏品中遴選了最具代表性的550件精品來臺灣展覽,展品包括中國古代貨幣、早期在華外資(合資)金融機構貨幣、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的華資金融機構貨幣、人民幣及現代金銀紀念幣、早期金融機構票據、老銀行器具和用品等各類展品,其中不乏稀世孤品。這些珍品均以豐富的金融歷史內涵和獨特的藝術視角,生動地再現了中國銀行業改革發展歷程,反映了社會金融生活的時代變遷,具有較高的史學價值和藝術價值。這550件珍品橫渡海峽與臺灣金融文化珍品歷史性地聚首,將成爲臺灣民衆瞭解中國金融文化史實、領悟兩岸金融文化精髓的一個平臺。2007年,銀行博物館曾專赴香港展出館藏珍品,引數十萬港人競相參觀,成爲香港金融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業內人士指出,銀行文物是銀行發展史最生動的物化見證。通過對文物的保留和鑑賞,人們可以找到歷史發展的足跡和對未來發展的啓迪。在兩岸經濟與文化各自發展而又密切合作的背景下,兩岸金融文物展覽的舉行將給兩岸金融同業提供一個深入瞭解金融文化發展歷史的契機,它將有利於兩岸在加深瞭解和擴大共識的基礎上實現更加廣泛、深入和有效的金融合作。
作爲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長期致力於推動兩岸經貿金融交流與合作,並通過與臺灣金融機構的合作,爲臺資企業提供了優良的金融服務,有力地推動了兩岸金融合作的發展。2009年至今,工商銀行已累計爲2700戶臺資企業提供了2900多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截至今年上半年,共與39家臺灣當地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係,同臺灣各代理行國際結算來去委業務共計95000餘筆,涉及金額287億美元。
隨着兩岸經貿往來的進一步發展,金融合作必將成爲兩岸最具活力和發展前景的領域之一。尤其是隨着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擴大以及《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業內普遍認爲今後兩岸人民幣結算及業務合作量將呈現跨越式的增長。下一步,工商銀行將繼續發揮自己的專長和優勢,與臺灣金融同業全面加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和互惠共贏,積極促進兩岸金融發展和經貿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