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1月15日中國銀行成爲四大行中首家宣佈發起設立理財子公司後,其他三大行均紛紛跟進。11月26日,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分別發佈公告稱發起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至此,四大行均已公佈理財子公司設立計劃。四大行不愧爲商業銀行中的“航空母艦”,設立理財子公司擬出資的規模也比股份行、城商行高出不少。其中,中行擬出資不超過100億元,建行爲不超過150億元,農行爲不超過120億元,而工行則不超過160億元。
根據已公佈的政策顯示,未來理財子公司比母公司資管部在政策上有很多放鬆,這也是鼓勵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所以對整個銀行理財行業來說,設立子公司屬於大勢所趨。理財子公司相比於理財細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利好:
1、監管不設置理財銷售起點硬性要求,銀行自行設置。
2、擴大銷售渠道和理財投資合作機構範圍;理財新規中規定,理財產品所投資資管產品的發行機構、受託投資機構和投資顧問爲持牌金融機構。相比之下,理財子公司可將依法合規、符合條件的私募投資基金納入理財投資合作機構範圍,此舉將利於擴大理財產品的銷售渠道。
3、不強制要求個人首次購買理財產品在銀行營業網點進行面籤,可通過網上面籤。
4、允許發行分級理財產品。
5、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可直接投資股票。
6、放鬆非標債權投資限額管理;理財子公司獨立經營理財業務後,根據理財子公司特點,僅要求非標債權類資產投資餘額不得超過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
從未來發展來看,國有大行可能出現公募基金、理財子公司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三足鼎立的格局,公募基金專注二級市場投資;理財子公司對接銀行理財業務,專注債券、貨幣市場等標準化投資和非標投資;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則專注於不良資產、債轉股業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工行網站特約作者:許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