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這個詞這些年很火,羣體也很龐大,以至於人們已經不滿足於一概而論,專門開闢了一個新的研究羣體:新中產。
胡潤研究院新近發佈了《2018年新中產圈層白皮書》(China New Middle Class Report 2018)。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將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年收入9000-34000美金(約6-21萬人民幣)的羣體歸納爲中產。按照這一標準統計出中國中產家庭1.8億戶。經濟學人智庫劃定範圍是年收入標準約1.4-21萬人民幣,結論爲8.3億人。我國統計局,2017年根據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分組:低收入組,5529元;中等偏下收入組,12899元;中等收入組,20924元;中等偏上收入組,31990元;高收入組,59259元。按中等偏上及高收入組中合計40%人口測算,約5.5億人。世界銀行則按家庭年收入10-96萬人民幣進行劃分,以此算出2017年中國中產階級有3億人。以4人每戶來算,約7500萬戶家庭。瑞士信貸研究所2017年最新的數據是3.9億人,劃分標準爲全球財富標準,約7-66萬人民幣。
胡潤百富對中產的界定是一線城市年家庭收入30-150萬,新一線及其他城市家庭年收入20-150萬的城鎮居民。截止2018年8月,我國大陸地區的中產階級數量爲3321.4萬戶。胡潤口中的這些家庭,都分佈在我國的哪些地方?幾乎沒有任何懸念的是,北京佔了最高的比重,爲17.54%;其次是廣東,佔比爲17.35%;排在第三位的是上海,佔比15.19%。另外兩座直轄市排名稍微靠後,天津排在第10位,佔比1.7%,重慶排在第17位,佔比1.24%。
對於新中產,胡潤的界定比中產要更高更細緻。比如在年收入標準上加了:
1.在常住地至少擁有1套房產,最好有私家車。
2.家庭淨資產300萬以上。
3.接受過高等教育。
新中產人羣中90、80、70後呈現出的畫像完全不同。
1.90後更自信,且對未來發展非常樂觀,傾向去投資收益較高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其財富夢想是通過投資理財來實現財富爆發點。
2.80後則倍感壓力,對未來發展相比90後來說沒那麼樂觀;對財富的夢想是,有房與車、上學無憂、養老無憂、醫療無憂,在此基礎上,家庭可支配投資的金融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
3.70後對發展信心指數最低,投資理財的意識也是最強,主要聚焦於股票、房地產和互聯網理財產品。在一些投資渠道里,他們對房地產的投資效果滿意度最高。
這一階段,他們的財富夢想已經從“擁有財富”變成“擁有自由”,認爲財富自由更多地體現在選擇上自由,並不僅僅侷限於財富上的數字。總的來說,“房地產”是新中產家庭總投資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佔家庭總投資的比重達50%。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工行網站特約作者:許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