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理財

您所在的位置:
國際金融市場早知道:9月29日
 

【資訊導讀】

•央行、證監會、外匯局聯合香港金管局正式推出跨境債券回購業務

•香港金管局推出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

•美國聯邦政府資金將在9月30日午夜耗盡

•韓國政府擬將外匯市場交易時間延長至24小時

【市場資訊】

•央行、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香港金管局正式推出跨境債券回購業務,支持所有已進入內地在岸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參與在岸債券回購業務,從在岸市場獲得人民幣流動性,並匯出境外使用。上海清算所表示,境外機構初期可先行參與買斷式回購,後續將逐步引入質押式回購。

•香港金管局宣佈,將從今年10月9日起,推出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取代現有的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並實施多項優化措施及擴展合資格資金用途。

•美國總統特朗普定於週一與國會四大領袖會面。美國聯邦政府資金將在9月30日午夜耗盡,若兩黨屆時不能協商一致,部分政府機構將面臨“停擺”。白宮此前已指示各機構準備大規模裁員計劃,顯示政府關門風險正在上升。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自10月1日起對多類進口產品實施新一輪高額關稅,包括對廚房櫥櫃、浴室洗手檯及相關建材徵收50%關稅,對進口傢俱徵收30%關稅,並對專利及品牌藥品加徵100%關稅。但對於歐盟、日本等已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定貿易伙伴,美國將繼續遵守協定中規定的15%關稅上限。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韓國和日本將“預先”支付數十億美元用於投資。日本關稅談判代表稱已達成共識,美國對日本徵收的芯片和藥品關稅稅率不會高於其他任何國家,日本將設立機制爲美日貿易協定下5500億美元投資提供支持。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裁定,從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墨西哥、荷蘭、南非、土耳其、阿聯酋和越南等進口的耐腐蝕鋼產品損害了美國產業。商務部將發佈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命令,認定這些進口產品在美國以低於公平價值的價格出售,部分國家產品還享受了補貼。

•美聯儲理事鮑曼重申,美國的就業市場“脆弱”,通脹則接近聯儲目標,因此呼籲堅定降息。鮑曼還提出,美聯儲應努力將資產負債表控制在最小規模,並改革其貨幣政策執行機制。

•里士滿聯儲主席巴爾金表示,不確定美聯儲是否會改變其設定的政策利率目標,認爲更有幫助的是觀察經濟如何實時做出反應。

•堪薩斯城聯儲主席施密德表示,他認爲美聯儲短期內可能無需再次降低利率,因爲仍然需要繼續降低通脹水平。並稱,“通脹水平仍然過高,而勞動力市場雖然有所降溫,但仍大致處於平衡狀態。”

•韓國政府擬將外匯市場交易時間延長至24小時,消除境外投資者的交易時差限制。與此同時,韓國擬建立允許外國投資者在境外直接使用韓元的結算體系。

•印尼央行表示,由於印尼盧比匯率跌向紀錄低點,央行在“大力”干預金融市場以穩定匯率。該行稱,將使用“所有可用工具大力”維護印尼盾的穩定。

•美國8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上漲2.9%,環比上漲0.2%,均符合預期且與前值持平。8月實際消費支出連續第三個月增長0.4%,超出預期的0.2%。

•美國9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55.1,降至四個月低點,低於初值55.4。一年期通脹預期終值4.7%,五至十年期通脹預期終值3.7%,略低於初值和前值。

•日本東京9月核心CPI同比上升2.5%,漲幅與8月持平。

【全球市場動態】

•道瓊斯工業指數上漲0.65%報46247.29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0.59%報6643.7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0.44%報22484.07點。

•COMEX黃金期貨上漲0.50%報3789.8美元/盎司,COMEX白銀期貨上漲2.77%報46.365美元/盎司。

•美油主力合約上漲0.32%報65.19美元/桶;布倫特原油主力合約上漲0.35%報68.82美元/桶。

•2年期美債收益率下跌1.43個基點報3.63%,3年期下跌0.5個基點報3.66%,5年期上漲0.52個基點報3.76%,10年期上漲1.16個基點報4.20%,30年期上漲0.59個基點報2.51%。

•美元指數下跌0.28%報98.19,歐元兌美元上漲0.29%報1.1700,英鎊兌美元上漲0.44%報1.3400,澳元兌美元上漲0.11%報0.6547,美元兌日元下跌0.20%報149.5015,美元兌加元上漲0.02%報1.3944,美元兌瑞郎下跌0.17%報0.7982。

【日內重點關注】

•16:30 英國8月央行抵押貸款許可

•17:00 歐元區9月工業景氣指數

•17:00 歐元區9月經濟景氣指數

•20:00 美聯儲哈瑪克參加小組討論

•22:00 美國8月成屋簽約銷售指數月率

•22:30 美國9月達拉斯聯儲商業活動指數

•次日01:30 美聯儲威廉姆斯發表講話

•次日01:30 美聯儲穆薩萊姆發表講話

•次日06:00 美聯儲博斯蒂克進行對話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新華財經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