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中國證券報
•2024年地方養老基金投資收益率5.52%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9月29日發佈的2024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受託運營年度報告顯示,地方養老基金2024年投資收益額1056.88億元,投資收益率5.52%。社保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社保基金會堅持並持續豐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理念,審慎穩健開展投資運營管理,忠實履行好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主體責任。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熊繼軍:營造汽車產業全球化發展更加良好環境
2025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於9月27日-29日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熊繼軍在大會上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在“十四五”期間取得積極進展,爲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貢獻了重要力量。中國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羣體,並通過全面放開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的限制,支持特斯拉、雷克薩斯等外商獨資企業在華落地經營,支持大衆、斯特蘭蒂斯、奔馳、豐田、通用等企業與中資企業深化合作。“我國將進一步深化開放合作,支持中外企業,在資本、技術、管理、人才等方面開展深層次、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加強標準互認、規則對接,爲汽車產業的全球化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環境。”熊繼軍說。
•西藏藥業:轉型再出發 雙路徑發力構建新增長曲線
西藏藥業擬以自有資金對Accuredit Therapeutics Limited進行股權投資,投資額爲6000萬美元,交易之後將持有其40.82%的股權。該事項已獲西藏藥業臨時股東大會表決通過。Accuredit Therapeutics Limited核心資產和主要業務集中於其在國內通過VIE架構控制的銳正基因(蘇州)有限公司,後者主要從事基因編輯技術等領域的研究。西藏藥業是西藏首家高新技術製藥上市企業。記者從溝通會現場瞭解到,西藏藥業將在進一步明確創新戰略轉型的基礎上,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與項目引進力度,實現內源性增長和外源性增長雙路徑發力,以新媒體營銷與創新藥研發爲雙輪驅動,全面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助力實現高質量增長。
上海證券報
•三大動力齊推 機器人企業扎堆赴港上市
回溯來看,2025年機器人產業鏈呈現“扎堆”赴港IPO的熱潮,既有鎂伽科技、凱樂士、斯坦德、臥安機器人、樂動機器人、仙工智能等新興企業赴港遞表,也有雙林股份、兆威機電、埃斯頓、石頭科技等A股上市公司佈局“A+H”雙平臺戰略。安永大中華區上市服務主管合夥人何兆烽向記者分析稱,港交所爲特專科技公司(包括具身智能企業)開闢上市綠色通道,大幅降低尚未盈利企業的上市門檻,契合具身智能領域“高投入、長週期”的特性。具身智能企業仍處於技術驗證和應用推廣的關鍵階段,具備長期增長潛力,預計融資熱度將在一定時間內持續。
•“持股過節”成機構共識 三季報景氣線索受關注
A股距離國慶中秋長假休市僅餘2個交易日。每逢長假臨近,“持幣還是持股”都會成爲投資者關注的焦點。綜合機構發佈的研報觀點,多數券商都對節後市場較爲樂觀,並積極建議“持股過節”。機構認爲,節前部分資金情緒或趨於謹慎,但支撐本輪行情上漲的底層邏輯並未改變。經歷9月以來一段時間的震盪、消化後,10月市場中樞有望再上臺階。
•5.5萬億元規模ETF啓新局:從“產品供應商”到“資產配置服務商”
據測算,ETF最新規模已達5.5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百億級ETF陣營亦顯著擴容,已有115只ETF規模突破百億元。從當前ETF格局來看,馬太效應愈發強化,頭部基金管理人掌握近九成市場份額。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ETF品類進一步豐富,行業競爭的重心將從“拼產品數量和規模”轉向“拼資產配置服務能力”,一場圍繞全鏈條服務的新較量正拉開帷幕。
證券時報
•做優增量盤活存量 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方案發布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統籌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推動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有色金屬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左右,經濟效益保持向好態勢,10種有色金屬產量年均增長1.5%左右,銅、鋁、鋰等國內資源開發取得積極進展,再生金屬產量突破2000萬噸,高端產品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綠色低碳、數字化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A股板塊輪動加速 基金淨值“跑偏”泄露調倉動向
9月以來,A股市場風雲變幻,此前由AI算力一枝獨秀的格局被打破,固態電池、機器人、有色金屬、遊戲等板塊輪番登場,市場輪動明顯加速。在熱點頻繁切換的背景下,部分公募基金出現了淨值與持倉“跑偏”現象,提前泄露了基金經理調倉換股的最新動向。
•公募規模突破36萬億再創新高 權益基金成增長主力
據中基協最新披露的數據,截至8月末,我國公募基金總規模突破36萬億元大關,年內第5次創下歷史新高。分產品類型來看,受益於8月權益市場的熱度以及增量資金的踊躍,擔綱規模增長主力的爲主動權益類基金,其中股票基金淨值環比增幅高達12.76%。從歷史數據來看,單月實現兩位數增長亦實屬罕見,美股、港股市場的升溫也帶動QDII基金規模的上揚。此外,股債蹺蹺板效應再度演繹,8月內債基無論是份額還是淨值規模均有小幅下滑。
證券日報
•嚴監嚴管持續優化資本市場新生態
9月26日晚間,山東美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已退市)均發佈公告稱,因涉嫌財務造假、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等行爲,公司收到地方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近年來,證監會堅持監管執法“長牙帶刺”、有棱有角,不斷完善全鏈條監管體系,從嚴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爲,切實維護市場“三公”秩序,淨化和重塑了市場生態,極大增強了投資者信心,資本市場穩定運行和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2025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出爐
2025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出爐。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近日,證監會向證券公司通報了2025年分類評價結果。目前,全行業參評公司共107家(母子公司合併評價),其中評價結果爲A類的公司53家,B類公司43家,C類公司11家。A類公司中,AA級公司14家。今年8月份,證監會修訂發佈《證券公司分類評價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進一步完善分類評價制度體系。本年度證券公司分類評價以《規定》爲依據,平穩落實了各項新規定和新指標。據記者瞭解,下一步,監管部門將重點做好2025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工作的解讀,通過編髮監管動態、專題培訓等多種方式,引導行業準確理解監管導向和重點要求,提升評價標準的透明度、導向性和公平性,充分發揮好分類評價“指揮棒”的機制作用。
•年內超1300家上市公司發佈股權激勵相關公告
A股上市公司正密集發佈股權激勵計劃,進一步吸引人才、提升競爭力。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共有1311家上市公司發佈了股權激勵相關公告,而2024年全年這一數量僅爲381家。其中,僅9月27日一天,就有北京銅官盈新文化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秦川機牀工具集團股份公司等33家上市公司發佈股權激勵相關公告。從行業分佈來看,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科技成長板塊。機械設備、電子、醫藥生物、計算機、電力設備等行業表現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