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理財

您所在的位置:
金價上漲的基本面因素均未實質性改變 新高可能只是上漲過程中的里程碑
 

黃金價格的歷史波動始終與全球經濟格局、技術革命浪潮和貨幣體系變革深度綁定。回顧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的50年,國際黃金市場經歷了三輪標誌性牛市與兩次主要熊市,每一輪週期的背後都折射出技術迭代與貨幣霸權的博弈軌跡。

當前國際黃金價格突破3700美元/盎司的歷史新高,不僅是對全球貨幣政策寬鬆的即時反應,更是技術優勢轉移、美元信用弱化與“去美元化”浪潮疊加的必然結果。從金價決定因素的演變趨勢看,支撐國際金價的基本面因素在短期和中長期均未發生實質性改變。因此,2025年國際黃金價格的新高可能只是長期上漲趨勢中的一個里程碑,而非終點。

黃金市場週期的歷史鏡像:技術革命與貨幣霸權的博弈

第一輪黃金大牛市(1971年8月至1980年1月)持續8年半,國際金價從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前的35美元/盎司飆升至1980年1月的850美元/盎司,累計漲幅約2328.57%。其核心驅動力是美國雙赤字擴張與滯脹危機引發的美元信用崩塌。這一時期技術革命處於醞釀階段,美國尚未建立新的產業優勢,黃金作爲“貨幣危機對衝工具”的屬性得到極致釋放。

第二輪黃金大牛市(2001年2月至2011年8月)持續10年,國際金價從251.9美元/盎司漲至1920.3美元/盎司,累計漲幅約662.3%。其背景是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的經濟疲軟、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動盪,以及反恐戰爭帶來的財政消耗。

當前被市場普遍認定的第三輪黃金大牛市自2022年啓動,其底層邏輯已從單純的貨幣政策寬鬆升級爲美元信用體系的結構性裂痕。與前兩輪不同,本輪牛市的核心驅動力是政治動盪、財政困境與技術競爭等多維壓力的相互強化。全球央行連續三年購金量超過1000噸,遠超2010至2021年473噸的年均水平,官方部門的戰略配置行爲,凸顯了黃金在貨幣體系重構中的關鍵作用。

“去美元化”浪潮:金價上漲的底層邏輯

全球“去美元化”進程在2025年呈現加速態勢,成爲推動國際黃金價格上漲的核心底層邏輯。中國央行連續10個月增持黃金,增持趨勢明確。更具標誌性的是,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正將存儲在美國的黃金運回國內,這種實物資產的跨境轉移,反映了對美元資產安全性的根本質疑。

調查顯示,95%的央行計劃在未來一年繼續增持黃金,43%的央行同時押注人民幣、歐元儲備份額上升。這種官方部門的行爲並非短期投機,而是基於美元信用裂痕擴大的戰略調整。2025年上半年美元指數暴跌12%,在美聯儲維持4.5%左右利率的背景下,這種貶值更凸顯了市場對美元長期價值的擔憂。而2022年俄烏衝突後美國將美元武器化的行爲,更是成爲“去美元化”的重要催化劑。

當美元的信用基礎從技術優勢轉向債務擴張,黃金作爲“終極支付手段”的戰略價值自然凸顯,這正是當前黃金牛市區別於歷史週期的本質特徵。

進一步,從當前國際金價的驅動因素來看,一方面,全球貨幣政策寬鬆化主導價格上行。

2025年全球央行貨幣政策的集體轉向構成了國際黃金價格上漲的核心驅動力。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9月17日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這是美聯儲年內首次降息,也是繼2024年3次降息後的延續動作。實際利率的下行直接提升了黃金的投資價值。美聯儲的降息舉措使得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走低,而8月2.9%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漲幅又削弱了實際利率水平,形成了對黃金價格的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全球主要央行呈現出同步寬鬆的態勢:歐洲央行維持低利率政策並表達了對通脹下行風險的擔憂,俄羅斯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息100個基點至17%,土耳其央行則超預期降息250個基點至40.5%。這種全球性的貨幣寬鬆環境爲國際黃金價格提供了持續的上漲動能。

美元指數的疲弱表現進一步強化了國際金價漲勢。截至9月中旬,美元指數交投於97.62附近,較年初的108左右已有顯著回落。美元與黃金之間傳統的負相關關係在此輪行情中表現明顯,美元貶值使得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對其他貨幣持有者而言變得更加便宜,刺激了需求增長。

另一方面,不確定性風險推升避險需求。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不確定性構成了國際黃金價格上漲的另一重要支撐。

美國國內政治干預央行獨立性的行爲加劇了市場對政策穩定性的疑慮。若美國國內政治矛盾進一步激化,或引發對美元信用地位的質疑,將從根本上利好國際金價。

同時,新興市場的金融動盪增加了全球資本的避險需求,促使全球投資者增加黃金等安全資產的配置比例。而在其他發達經濟體方面,英國央行在量化緊縮政策上的兩難困境也加劇了市場波動,這種政策不確定性導致英國國債收益率高企,促使部分資金轉向黃金尋求避險。

此外,黃金市場的結構性變化爲價格提供了堅實支撐。全球央行的持續購金行爲構成了黃金需求的穩定來源,黃金ETF等金融衍生品的持倉變化反映了投資者情緒的變化。2025年以來全球黃金ETF淨流入已達473噸,而在2024年黃金ETF的整體表現還是淨流出。

展望未來,美國國內政治分裂對經濟政策的影響將持續發酵。同時,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變革可能重塑黃金的戰略價值。而區域衝突和經濟制裁的常態化使黃金的避險屬性更加凸顯。央行購金行爲可能從“分散化”向“戰略化”轉變。若主要經濟體進一步推進儲備貨幣多元化,黃金的官方需求可能出現結構性增長。此外,技術創新與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可能提升黃金市場效率。

基於上述分析,展望未來6個月國際金價走勢,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國際金價有望維持強勢震盪格局。

影響短期走勢的關鍵事件包括:美聯儲議息會議的政策聲明、美國大選相關的政策不確定性、歐洲央行是否跟進降息等。若美聯儲釋放更強烈的寬鬆信號,或美國經濟數據進一步疲軟,可能推動國際黃金價格在年內突破3800美元/盎司。反之,若通脹數據超預期回升限制降息空間,則可能出現回調,但在當前貨幣政策轉向週期中,回調幅度預計有限。

季節性因素也將對短期價格產生影響。歷史數據顯示,黃金市場存在一定的季節性規律,每年的四季度和一季度之間,通常因節日需求和年底資產配置調整而表現較強。2025年這一季節性因素可能與貨幣政策寬鬆週期形成疊加效應,支撐國際金價在年底前保持高位運行,年底目標可向上調整至4000美元/盎司。

從中長期看,國際黃金價格有望形成“階梯式上漲”的格局。美聯儲的降息週期一旦開啓,通常會持續較長時間,歷史上的降息週期中國際金價均有出色表現。若2025年開啓的降息週期持續到2026年甚至更久,國際金價中樞可能逐步上移

同時,美國雙赤字問題、美元信用地位弱化、“去美元化”趨勢等中長期因素,將重塑黃金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角色。若更多國家將黃金作爲外匯儲備多元化的核心資產,每年新增的官方需求可能達到數千噸規模,從根本上改變黃金的供需格局。基於歷史估值分析,在全球貨幣體系面臨重構的背景下,國際金價有望在未來3年至5年內突破每盎司6000美元。

需要留意的是,潛在風險因素可能延緩但難以逆轉上漲趨勢。中長期需要警惕的風險包括:全球通脹超預期回落削弱黃金的抗通脹需求、技術突破使數字貨幣真正具備黃金的避險屬性、全球地緣政治衝突出現意外緩和等。但在2025年的宏觀背景下,這些風險成爲現實的概率較低,更可能的情景是這些因素交替出現,導致國際金價呈現震盪上行態勢而非直線上漲。

金價漲勢或仍未到終點

綜上所述,2025年國際黃金價格的上漲是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地緣政治風險升級和市場結構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

具體價格水平方面,基準情景下,未來12個月倫敦現貨金價可能在3500~4500美元/盎司區間波動,中樞位於3750美元/盎司左右。這一預測基於美聯儲降息50至75個基點、美元指數繼續溫和下跌、地緣政治風險維持當前水平等假設。在這一情景下,國際金價將呈現“高位震盪、中樞上移”的特徵,較2025年9月的水平有15%~30%的上漲空間。

樂觀情景下,若出現地緣政治危機升級、美聯儲被迫更大幅度降息、美元信用出現實質性動搖等情況,國際黃金價格可能突破4000~4500美元/盎司邁進。這種情景的觸發可能需要重大黑天鵝事件,但考慮到當前全球政治經濟的脆弱性,發生概率不容忽視。

悲觀情景下,若美國經濟實現“軟着陸”通脹迴歸目標水平、地緣政治風險緩和,國際黃金價格可能回落至3400~3600美元/盎司區間。但在全球債務高企、政治分裂加劇的背景下,這種情景的可持續性存疑。即使出現短期回調,黃金的中長期上漲趨勢也不會改變,回調反而可能成爲戰略配置的機會。

對投資者而言,在短期應關注美聯儲政策節奏和地緣政治事件對金價的擾動,把握市場波動帶來的交易機會;中長期則應將黃金作爲戰略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黃金與其他資產的低相關性特徵,優化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結構。需要警惕的是,國際金價並非只漲不跌,在市場情緒過度樂觀或政策超預期收緊時,也可能出現較大幅度回調。

展望未來,全球經濟政治格局的深刻變革將重塑黃金的定價邏輯。在貨幣政策寬鬆化、地緣政治複雜化、貨幣體系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黃金作爲避險資產和價值儲藏手段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2025年國際黃金價格的新高可能只是長期上漲趨勢中的一個里程碑,而非終點。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新華財經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