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中國證券報
•2025年服貿會達成各類成果超900項
9月14日,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落下帷幕。本屆服貿會會期共達成建築、信息技術、金融等領域超900項成果,舉辦了13場主題論壇、81場專題論壇、75場洽談推介,吸引近2000家企業線下參展、近5600家企業線上參展。線下參展企業整體國際化率超20%,覆蓋26個服務貿易前30強國家和地區。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二級巡視員朱光耀在閉幕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將推動服務貿易創新提升,促進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支持服務外包新模式做大做強,制定出臺促進服務出口和擴大入境消費的政策措施。
•固態電池商業化面臨成本挑戰 低空應用有望率先破局
“近期,固態電池板塊大漲,市場熱度高漲,彷彿固態電池一夜之間就要走進千家萬戶。然而,固態電池真正走向產業化應用,仍有技術、製造、工藝等多道難題待破解,距離真正商業化量產仍有很大差距。”9月14日,有電池企業負責人在2025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一針見血地指出固態電池發展現狀。記者調研瞭解到,國內固態電池正沿着多元技術路線協同發展,半固態電池已實現裝車應用,多家企業的全固態電池中試線正加快建設,並明確了量產時間線。材料成本控制仍是實現全固態電池量產的關鍵挑戰。短期內,液態鋰電池的基本盤仍然穩固。有受訪專家表示,固態電池有望率先在低空飛行器等新興領域得到真正商業化應用。
上海證券報
•八部門印發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 2025年力爭實現汽車銷量3230萬輛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印發《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這是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方案再次啓動實施後發佈的第三份方案。《方案》提出主要目標:2025年,力爭實現全年汽車銷量323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55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20%;汽車出口保持穩定增長;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左右。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方案》提出的目標,是科學合理和能夠實現的。此次政策措施突出一個“實”字,《方案》從擴大國內消費、提升供給質量、優化發展環境、深化開放合作等4個維度,提出了15個方面工作舉措和3個方面保障措施,其中包含的細化措施有60餘項。
•新能源“風雲再起” ESG基金吸引力增強
二季度以來,固態電池的火熱將新能源賽道再度帶到臺前,也讓近兩年來相對冷門的ESG基金重新獲得關注。截至9月10日,全市場17只以ESG爲名的主動型基金近一年平均淨值增長率達45.84%,其中博時ESG量化選股混合基金淨值增長率達82%,匯添富ESG可持續成長股票、嘉實ESG可持續投資、東方紅ESG可持續投資淨值增長率均超60%,南方ESG主題股票、國金ESG持續增長淨值增長率均超50%。被動型產品方面,17只ESG主題指數基金近一年平均回報爲39%。從業績來看,ESG主題基金近一年來業績表現穩健,隨着新能源題材的升溫、ESG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以及產品本身的投資理念趨於成熟,該類基金的配置吸引力正進一步增強。
•行業景氣度提升 資金借道ETF流入化工板塊
近期,資金正借道ETF加大對化工板塊的佈局。截至9月11日,鵬華中證細分化工產業主題ETF近一個月的資金淨流入規模居於全市場股票型ETF首位。與此同時,基金中期報告顯示,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已連續一年佔據該化工ETF第一大持有人位置。機構分析認爲,化工板塊當前估值具備吸引力,在“反內卷”政策預期及部分產品價格觸底反彈的背景下,行業正迎來供需改善與佈局良機。
證券時報
•上市機場暑運客貨兩旺 國際航線業務強勢復甦
最新披露的運營數據顯示,8月份國內主要機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均比去年同期回升。暑運期間,國內主要機場國際航線業務增長顯著,國內航線穩中有升,客運量刷新歷史紀錄。上海機場9月14日晚間披露的運輸生產數據顯示,8月旅客吞吐量合計1239.86萬人次,呈現增長趨勢。其中,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6.9%,虹橋機場同比增長2.18%。進一步來看,國際航線增長突出,浦東機場國際航線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18.06%,虹橋國際機場國際航線同比增長近兩成。白雲機場也出現類似趨勢。8月旅客吞吐量爲733.84萬人次,同比增長4.33%。年內累計增長約8%,其中,國內航線旅客吞吐量增長較爲平穩,國際航線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14.08%。8月,深圳機場國際航線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約12%,年內累計增長近27%;廈門空港國際航線同比增長約9%。
•股基發行連續四周破百億 科技與製造主題受追捧
上週公募基金新發市場延續回暖趨勢,公募基金新發市場共成立39只基金,總髮行規模達217.94億元,平均單隻基金髮行規模爲5.59億元。從產品類型來看,股票型基金單週發行規模達137.52億元,佔總發行規模的63.1%,連續4周發行規模突破百億元,成爲權益市場信心修復的重要信號。上週的基金新發行市場呈現“主題化+指數化”雙輪驅動特點,科技與製造主題受追捧,機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導體等賽道ETF發行規模佔比超40%,反映資金對產業升級的長期信心。還有工具型產品需求旺盛,被動指數型基金主導市場,顯示投資者更傾向於通過透明化工具參與結構性行情。
•出海邏輯製造批量翻倍股 基金經理稱未來仍是重要增長來源
出海邏輯成熱門主題背後隱形主線。今年,市場主線輪動加速,人工智能、創新藥、人形機器人、固態電池等熱門主題輪番走強,大幅反彈行情頻頻上演。若深挖這輪行情的核心推手,出海邏輯的支撐作用不容忽視。當下,出海標的已從前期的線索蛻變爲市場的重要隱形主線,既能釋放出高速增長的業績,又催生大量投資機會,孕育出批量翻倍股。面對這一趨勢,基金經理紛紛將其納入重點配置範疇,隨着行情逐步演繹,部分佈局精準的基金已率先進入收穫階段。從中長期視角看,基金經理普遍認爲出海仍是國內企業重要的增長來源。
證券日報
•公募機構秋招忙 AI人才需求迫切
金秋九月,公募基金行業2026屆秋季校園招聘正式拉開帷幕。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嘉實基金、南方基金、博時基金、鵬華基金、工銀瑞信基金等公募機構紛紛啓動校招計劃,面向2025年9月份至2026年8月份畢業的應屆生廣納賢才。從招聘規模、崗位設置到能力要求,本屆秋招呈現出擴招擴容趨勢,AI、量化等領域人才備受青睞,折射出公募行業投研能力評估標準正從“規模驅動”轉向“能力驅動”,也預示着未來行業競爭將圍繞人才質量展開激烈博弈。
•明星基金經理普遍看好科技、醫藥等賽道
近期,富國基金、建信基金、國泰基金、興銀基金等多家公募機構相繼召開秋季投資策略會,圍繞宏觀經濟形勢、A股與港股市場走向以及熱門賽道佈局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明星基金經理普遍認爲,隨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和經濟內生動力增強,市場有望迎來結構性機會,科技、醫藥、黃金等板塊成爲關注焦點。在A股和港股市場的走勢判斷上,公募機構普遍持樂觀態度。
•海外“長錢”積極佈局中國資產
海外“長錢”對中國資產的高度青睞態勢愈發顯著,近期披露的多份全球權威機構數據共同印證這一趨勢。高盛研究部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全球對衝基金對中國的淨買入創去年9月份以來新高,對衝基金對中國的毛頭寸達到兩年來新高;國際金融協會(IIF)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8月份外國投資者向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投資組合投入近450億美元,創下近一年來的最高規模。其中,流入中國市場投資組合的資金佔據了主要部分,8月份中國債券和股票合計淨流入390億美元。專家表示,這股資金流入不僅體現在數額的擴張上,更反映出國際資本對中國經濟基本面和中長期增長潛力的系統性重估。在“長錢”大步進場的同時,調研活動日趨頻繁,顯示出外資正在依託深度研究進行佈局,“買入中國”正從交易性機會演變爲結構性趨勢。
•“雙節”臨近旅遊市場持續升溫
隨着中秋節和國慶節假期臨近,旅遊市場熱度持續攀升,相關產品進入預訂高峯期。記者從多家在線旅遊平臺及旅行社獲悉,今年中秋節和國慶節假期,居民出遊意願顯著增強,周邊遊及包車遊預訂熱度同比翻倍增長,呈現出短途頻次提升、長線品質升級的鮮明特點。部分熱門目的地線路提前售罄,國內遊與出境遊市場同步升溫。飛豬數據顯示,在拼假策略的帶動下,今年中秋節和國慶節假期旅遊預訂較去年提前約3.5天。截至目前,機票、酒店、門票、租車和線路遊等出遊商品預訂量已大幅超過去年及此前同爲8天連休的前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