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理財

您所在的位置:
股價從年初高點跌超60%,細數京東這一年的不如意
 

  前段時間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京東掌門人沒有現身,他儘量保持着低調,他有很多麻煩事等待解決。

  這段時間對京東而言,也沒什麼好消息:

  美東時間週一因業績不及預期收跌8.42%後,京東周二股價繼續下跌,現報19.55美元,跌7.39%,最新總市值爲277.34億美元。至此,京東已從今年年初股價高點50.68美元,跌至今日19.55美元,跌超60%。京東公佈三季度財報業績,淨營收1048億元,不及預期;三季度GMV達到3948億元,同比增長30%,環比下跌10%。12個月活躍用戶數達到3.05億,同比增長15%,環比下跌2.8%。業績發佈後,京東遭多家投行下調目標價。其中,野村將京東目標價從41美元下調至24美元,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麥格理將目標價從35美元下調至24美元,評級下調至中性;Benchmark下調目標價至31美元,此前爲36美元;Cowen and Company下調目標價至23美元,此前爲34美元。

  紛紛擾擾之下,投資者對京東的股價逐漸失去了信心,只好用腳來投票,留下這樣一張“孔雀東南飛”的K線圖。K線圖已經是個結果,這一年,京東是怎樣不如意的?

  一、不如意的業務

  第三季度,京東的GMV和營收都不盡人意。三季度,京東實現營收1048億元,低於市場預期的1057億元;同比增長僅25%,創上市以來新低。GMV達到3948億元,雖然同比增長30%,但是環比下跌10%。GMV作爲電商的流量的體現,GMV增速放緩讓人產生流量到頂的擔憂。截至2018年9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爲3.05億,環比減少了近900萬,成爲極少數活躍用戶出現下滑的大型互聯網企業,這是相當危險的信號。

  今年以來,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增速已經下了臺階,從10%以上跌至9%以下,電商是中國社會消費零售大盤子裏的一部分;過去電商的故事,是不斷從線下市場切份額,因此增長迅速,但從今年以來,線上電商的增速也開始不斷下行。但是阿里的情況,卻仍然驚豔。阿里巴巴三季報營收同比增長54.47%,環比增長5.22%;核心電商業務收入達732.44億元(112.57億美元),同比增長57%,GMV同比增長43%。

  這背後的商業故事就十分殘酷了,行業增速在放緩,但領頭羊仍然在高歌猛進,次席的地盤還能守住嗎?

  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爲30億元(約4億美元),同比增長200%;三季度,京東投資的電商企業Farfetch9月在美國上市,貢獻了36億元的投資收益。曾經驕傲的自營電商,如今也需要用投資收益來粉飾利潤表。京東的毛利潤主要來自於銷售商品的價差,這個季度,毛利率同比和環比均有所擡升,是報表上最後的亮點。主要因爲自營日用品、服飾、美妝和電商平臺業務佔比的上升,相比於標準化程度較高的3C和家電類產品,這些業務毛利率更高。

  2018年,京東商城由原來的8大事業部升級爲3大事業羣(大快消事業羣、電子文娛事業羣和時尚生活事業羣),減少對標準3C和電子產品的依賴。

  京東曾經最大的優勢是自營(保證正品)+物流。這幾年,阿里通過大力發展天貓旗艦店,逐漸消除了假貨的影響,同時不斷建設物流網絡,彌補了和京東相比最後的短板。京東面對阿里的追趕,卻再也沒有新招,京東商城的調整方向像是在對標天貓,這樣的調整沒有任何的優勢。京東像個不如意的書生,開始胡亂地尋找方向。

  二、不如意的戰略

  京東目前的戰略佈局:以電商爲核心,以物流、金融、新零售三大業務爲輔助。

  1.物流板塊

  目前,京東倉儲面積達到1160萬平米,運營521個大型倉庫,擁有7箇中心倉和27個前置倉,實現大陸所有區縣全覆蓋。雙十一期間,京東“亞洲一號”倉庫利用自動分揀商品,提升了訂單的處理效率。但是,現在各大巨頭都在物流上有所佈局,阿里的菜鳥網絡,順豐的冷鏈物流,蘇寧的無人機物流和自建倉儲,從各方面對京東業務形成威脅。對消費者和供應鏈廠商而已,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選擇,京東不再是最突出的那一個。物流曾是京東的獨門武器、最深護城河,現在,京東的核心優勢正在喪失。

  2.金融板塊

  三季報披露,目前消費金融活躍用戶約1800萬人,與百家機構聯合服務800多萬商戶和4億多個人客戶,最近三年複合增長率233%,逐漸實現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向金融科技的轉變。最大的BUG在於,除了京東的用戶和京東供應鏈廠商,誰還可能會用京東金融呢?京東金在便利性、使用場景等方面,相比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有着巨大的差距。在活躍用戶數下滑、GMV增速走低的背景下,金融業務支撐起京東大盤的可能性,暫時還只存在於理論層面。

  3.零售板塊

  目前,零售板塊的業務投入緊鑼密鼓的進行中。門店方面,京東計劃於2018年底佈局200多家京東之家和3000多家京東專賣店;合作方面,京東與沃爾瑪、谷歌、中國聯通、中國石化等進行深入合作,入股永輝超市、唯品會、萬達商業、步步高等,實現無界零售。京東的“新零售”主要是從自身的角度在自營B2C基礎上進行的一次優化。京東將沉澱多年的供應鏈能力、物流能力、數據能力、營銷能力、金融能力和技術能力以模塊化、平臺化、生態化的形式全面對外輸出,向社會提供“零售即服務”的解決方案。即將線上銷售業務在線下門店試水,利用物流和金融的便利,給顧客帶來極致的購物體驗。

  而阿里不同,作爲平臺電商,阿里主要從第三方的角度來改變新零售方式,通過C2B按需生產,結合收購的物流網絡,降低流通成本,着重發展“B2C”和“零庫存”新零售。公司投資盒馬鮮生、三江、銀泰、蘇寧、聯華超市等實體零售公司,將傳統門店數字化線上化。阿里更是在於創造一個大的“帝國”,通過電商平臺對商家“徵稅”,通過菜鳥網絡給商家運輸商品收取運費,通過投資的零售企業線下銷售和菜鳥運輸盈利掙取投資收益,不需要親力親爲,提供一個平臺就好。阿里的新零售也正在高歌猛進,不斷收割線下的流量。

  京東的新零售故事還像個藍圖,無界零售到底是個什麼概念?京東的答覆也相當籠統,比較明確的意思是要開放物流網絡。電商走向落寞之後,京東更大的不如意在於路在何方,金融和零售像個概念,沒有堅實的基礎;物流網絡的優勢正在被追平,消費場景不斷劃分勢力範圍,留給京東的還有多少?這個時候放開是否還有時間窗口?京東站在原地打轉,未來的方向愈發地難以明確。

  三、不如意的管理層培養

  從“明尼蘇達事件”以來,投資者開始關心起另一個問題:假如掌門人無法正常履行工作職責,京東要怎麼辦?

  根據2017年年報披露,掌門人持有京東15.5%的股權,但投票權比例高達79.5%;雖然A/B股的制度設計,在國內互聯網公司中比較常見,但京東這樣的比例卻不多見。有媒體報道,京東的公司章程規定,掌門人不在場的情況下,董事會不得舉行正式會議,除非他自己迴避。

  9月10日教師節,馬雲宣佈了退休計劃,馬老師可能真的要回歸初心,做回一名教師。但馬雲多次表示,個人的離開不會對阿里造成影響,阿里今天的事業不繫於個人,而在於團隊。馬雲在致股東的信上說,阿里巴巴盡19年之力建立了獨特的人才機制、文化體系和價值觀,因爲這一切,纔有今天的我們和一支屬於明天的領導團隊。張勇正是從這個團隊中走出來的,2009年他打造了“雙11”購物節,在阿里內部保住了“天貓商城”的項目;10年後,天貓已超過淘寶成爲阿里最大的支柱,也奠定了阿里新商業帝國的根基;2019年,他將接替馬雲成爲阿里的第二代掌門人,阿里完成了傳承。

  京東這邊,掌門人一直出任集團的CEO,但京東卻一直沒有所謂的“二號人物”。2014年上市之初,京東的核心業務是京東商城,招股書上京東商城的CEO是沈皓瑜。沈皓瑜於2011年加入京東商城,任職首席運營官,幫助京東商城搭建了包括倉、配、客在內的完整運營體系、協助組建了龐大的運營團隊,通過物流佈局、技術驅動下的成本、效率管理,建立了京東獨特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但到2016年8月,京東宣佈,由於家庭原因,沈皓瑜不再擔任京東商城CEO,任命其擔任京東集團國際業務總裁。後來有報道京東集團國際業務不到10個人,在美國只有一個不足100平方的空間,沈皓瑜相當於“軟下課”。現在的官網上,京東商城的CEO是徐雷,京東物流的CEO是王振輝。有意思的是,徐雷曾短暫離開京東,加入百麗集團。財經網在一篇關於劉強東的文章中這樣寫道:“一個成熟的企業,對於員工所犯下的錯誤,有很多辦法來解決,但是掌門人往往選擇最極端、最激烈的那一種:對於公司的效率和高管的執行力有着極端苛刻的要求,他難以容忍任何的妥協、推脫和拒絕。在京東每個月的經營溝通會上,他要求高管們不許談成績,只許說問題。”曾經有報道,“每一次高管離職,都有一個掌門人不高興的故事”。

  總之,在消費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這一年對於京東來說很不如意。自營電商的優勢正在被阿里抄底,新戰略無處着力,掌門人之外沒有“二號人物”,內部管理存在隱憂。京東還能否找回方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工行網站特約作者:許昭)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