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外匯

您所在的位置:
銀價創歷史新高,後續走勢如何?
 

  今年以來國際銀價持續飆升,倫敦銀近期突破39美元,創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距離40美元的歷史性關口也僅“一步之遙”。

  接受新華財經採訪的分析師普遍認爲,此輪白銀持續上漲的核心驅動力在於白銀工業屬性與金融屬性疊加修復下,資金共同推動白銀出現補漲行情,進一步修復金銀比。

  白銀漲幅超越黃金

  7月14日倫敦銀現貨盤中站上每盎司39美元,創近14年新高。今年迄今,白銀年內漲幅超過35%,成爲今年以來表現最好的大類資產之一,同期倫敦金現貨累計上漲超27%。國內期貨方面,滬銀主力合約年初至今上漲約22%,最高觸及每千克9267元,爲該品種上市以來新高。

  和黃金類似,銀價的走強同樣帶動了白銀飾品的熱銷,有數據顯示,近期白銀首飾價格普遍上調15%至20%,同時投資銀條、銀元寶等產品銷量同比激增40%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白銀此次上漲背後可以看到ETF資金的大舉涌入。自6月中旬以來,全球白銀ETF獲得持續性的、大額資金申購,日均資金淨流入量達到2000萬美元。白銀ETF持倉量持續上升,目前持倉量達到7.7億盎司。

  白銀大漲背後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本輪白銀強勢上漲由多重結構性因素驅動,需要考慮白銀具有投資和工業雙重屬性。

  國信期貨首席分析師顧馮達表示,首先,金銀比價修復動能強勁,白銀相對黃金估值窪地效應凸顯,吸引機構資金從黃金轉向白銀進行配置。

  自2024年黃金漲勢啓動以來,白銀表現相對弱勢,金銀比從80一路上升至105。但是隨着黃金止步於每盎司3500美元的大關,資金開始關注白銀的相對低估狀態,引發了黃金上資金的外溢效應,拉昇了銀價。

  顧馮達認爲,當前外盤金銀比雖從4月峯值105回落至86.25(內盤84.87),但仍顯著高於60-80的歷史中樞區間,白銀相對黃金估值窪地效應凸顯。

  另一方面,地緣政治風險激化避險需求,推升資金涌入貴金屬市場。顧馮達表示,特朗普7月4日簽署的“大而美”法案埋下長期風險,將導致美國財政赤字擴大至3.6萬億美元,遠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戒線。IMF警告該法案將推高美國財政赤字率至GDP的8.8%,主權債務風險激增,美元信用或進一步削弱,使金銀的戰略配置需求根本性擡升。

  還需要注意的是,分析師普遍認爲,工業端剛性需求對銀價形成支撐,近期白銀表現再度強於黃金,主要驅動力源於中國光伏產業“反內卷”政策的積極影響。

  中糧期貨研究院研究員曹姍姍表示,市場預期光伏領域白銀需求將呈現穩中有升態勢,對銀價構成顯著利好,2025年光伏白銀實際消耗量可能優於當前市場預期,進一步提振市場情緒,支撐銀價上行。

  後續走勢如何?

  首先從白銀供需看,據世界白銀協會預測,2025年全球白銀供需缺口收窄21%至1.176億盎司,這一變化源於需求下降1%與總供應量增加2%的綜合作用。

  但顧馮達認爲,白銀短缺的絕對規模與持續性遠超黃金市場。一方面礦山產量溫和增長0.9%,而工業廢料回收量創12年新高,供給端較爲“吃緊”。因此金銀比修復仍有空間。

  從需求端看,德國金屬企業賀利氏集團分析師指出,今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有望再創紀錄,並對白銀總需求作出重大貢獻。具體來看,電氣和電子產品對白銀的需求是白銀的主要工業應用之一,這一需求在2024年預計佔到全球白銀需求的近40%,因此觀察半導體行業的前景是判斷白銀需求的一個重要指標。

  中信建投期貨研究發展部王彥青認爲,下半年,白銀商品屬性或受到一定支撐,金銀比或保持相對平穩,預期倫敦金/倫敦銀或在85-95區間波動爲主。但若進一步拉長時間週期考慮,金銀比或有長期上行的驅動力。

  當前白銀價格短期過快上漲也需警惕價格波動與潛在風險。顧馮達認爲,白銀價格在快速上漲後亦面臨潛在回調與風險因素。一是政策變動風險,如美聯儲推遲降息可能導致美元走強;二是技術性回調風險,若庫存迴流或空頭獲得新貨源,可能導致價格出現5%-10%的短線回撤,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相關動態,靈活調整策略。

  麥格理稱仍看好銀價後市,但預計2025年下半年上漲空間非常有限。其估計第三季度白銀均價將在每盎司36美元左右,第四季度均價則爲每盎司35美元。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新華財經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