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基金

您所在的位置:
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7月14日
 

  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中國證券報

  ·險資錨定“長錢長投”入市路線圖

  今年以來,政策持續協同用力,保險資金加速向耐心資本、戰略資本、長期資本靠攏。作爲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險資在自身配置需求增大和長線資金入市政策鼓勵下,與資本市場的“雙向奔赴”正在加速展開。業內人士認爲,以“長錢長投”爲核心,險資入市增量政策不斷推出,聚焦擴規模、拓渠道、優考覈,助力險資構築優質核心資產新底倉,夯實保險機構穿越週期的堅實基礎。同時,險資以更加穩健的權益資產佈局,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豐富了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的長效活水。

  ·新三板掛牌升溫 上半年新增158家企業

  伴隨北交所市場火熱,新三板市場掀起掛牌熱潮。記者通過Wind統計,今年上半年,掛牌新三板的企業數量較去年上半年增長41%,達到158家,且平均業績表現不俗。截至2025年6月30日,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達到6060家。

  ·從“沉默多數”到“關鍵力量”:推動A股公司治理 機構投資者角色轉變

  在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百萬億元大關之際,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正經歷一場從“形式合規”到“實質制衡”的深刻變革。近日,華夏基金聯合紫頂股東服務發佈《上市公司治理實踐調研洞察報告》。《報告》基於520家A股上市公司的問卷調研數據,系統性呈現了A股上市公司治理轉型圖景。

  上海證券報

  ·滬指放量上攻突破關鍵點位 機構:投資者交易策略或應轉向

  上週A股市場持續衝高,滬指連續2日站上3500點整數關口,滬深兩市週五成交額突破1.7萬億元。大金融板塊領漲,成爲帶動指數走強的主要力量。此外,半年度業績預告密集披露,部分績優股獲得短線資金密集追逐。着眼下週,機構認爲,短期來看,上證指數突破或推升市場風險偏好提升,賺錢效應進一步擴散,半年報業績仍是資金關注的焦點。對於後續A股的交易思路,機構認爲,在資金存量博弈轉爲增量的背景下,投資者應從交易型策略思維,轉變爲持股型策略思維。

  ·上交所正式發佈科創板“1+6”改革配套規則 存量32家未盈利科創板公司進入科創成長層

  7月13日,上交所制定併發布《科創板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5號——科創成長層》等配套業務規則,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根據相關指引,對於32家存量的上市至今尚未盈利的科創板公司,將自指引發布實施之日起進入科創成長層。新註冊的上市時未盈利的科創板公司,則將自上市之日起納入。

  ·全球資本關注中國市場 長線資金加速涌入

  全球資本將目光投向中國市場。近期,海外長線資金動作頻頻,德國養老金斥資5000萬美元委託富國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佈局中國權益資產,外資巨頭巴克萊銀行頻頻加倉國內ETF。與此同時,外資巨頭紛紛落子中國,6月以來,多家外資私募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多家外資機構表示,中國資產長期配置價值顯現,蘊藏着豐富的投資機會。

  證券時報

  ·全方位掘金千億級市場 券商變身公募REITs最大玩家

  近日,創金合信首農REIT發佈公告稱,網下投資者有效認購申請確認比例爲0.7755%,可謂一份難求。在低利率和資產荒的大背景下,40餘家券商自營賬戶爭搶公募REITs的打新紅包漸成常態——拿下財務顧問業務的券商,往往又可憑藉戰略投資者的身份吃到最大的那塊蛋糕。規模即將超過1800億元的公募REITs市場已是一片“紅海”,誰更有可能成爲“一魚多吃”的大贏家?從目前戰略投資者的佔比來看,券商資金持有的量級已經超過保險資管,成爲REITs的第一大類持有機構。

  ·從賣方銷售轉向買方服務 基金代銷探尋轉型之路

  隨着公募基金行業改革步入深水區,繼基金公司之後,基金銷售機構的轉型也已經箭在弦上。一方面,在基金管理費下調後,分給銷售機構的尾隨佣金正隨之縮水;另一方面,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的第三階段——銷售費用改革也即將落地。面對收入空間的持續收窄,基金銷售機構正加速告別依賴尾隨佣金、重首發輕持營、重轉化輕留存的傳統代銷模式,由賣方銷售向買方服務轉型。

  ·公募集中調研科技板塊 前沿技術成關注焦點

  進入7月,高新科技企業的未來動向繼續成爲投資者關注的焦點。記者注意到,中歐基金、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華夏基金、興證全球基金等頭部公募,近期密集調研濤濤車業、聚光科技、樂鑫科技等電子元件企業。調研重點集中在企業智能製造、AI芯片、人形機器人等前沿領域的佈局與進展,投資者普遍關心技術升級路徑、政策落地節奏及新業務的商業化潛力,企業則普遍表示,將穩步推進相關戰略,着眼長期的技術積累與產業協同。

  證券日報

  ·國企併購重組活躍度驟增 年內A股相關案例同比增長182%

  在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及《關於深化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的催動下,今年以來,A股市場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活躍度明顯提升。《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得知,以首次公告日作爲統計依據,剔除已失敗的,今年以來截至7月13日,A股市場涉及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包括央企國資控股、省屬國資控股、地市國資控股、其他國有)的併購案例合計849起,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約182%。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週期考覈指標權重達70%

  7月11日,財政部發布《關於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 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週期考覈的通知》。《通知》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國有商業保險公司2025年度績效評價據此執行,其他商業保險公司可參照執行。業內人士認爲,《通知》是對此前一系列相關政策的細化,是落實《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有關要求。《通知》的發佈有利於險資提升對短期波動的容忍度,加大權益投資、長期投資力度,更好服務我國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發展。

  ·地方百億元級產業基金頻現 錨定“硬科技”主賽道

  7月1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共同推動設立規模100億元的誠通科創(江蘇)基金。僅7月份以來,就有湖北、陝西、江蘇等多地“官宣”設立百億元級產業基金。水木資本董事長、母基金研究中心創始人唐勁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建議相關部門持續強化政策引導,推動各項支持舉措落地,優先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未來產業佈局,同時,還要加強區域聯動,避免重複投資和同質化競爭。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新華財經
【關閉窗口】
基金分紅排行 時間範圍:
基金名稱 分紅次數 分紅金額(元/1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