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證券

您所在的位置:
國際金融市場早知道:6月30日
 

  【資訊導讀】

  ·去年全球公共債務達102萬億美元 發展中國家受影響嚴重

  ·特朗普宣佈停止與加拿大所有貿易談判

  ·美國核心PCE物價指數5月同比上升2.7%

  ·英國5月汽車產量創70多年來新低

  ·日本東京6月核心CPI同比上升3.1%

  【市場資訊】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26日發佈報告說,2024年全球公共債務從2023年的97萬億美元增至102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發展中國家受到的影響最爲嚴重。

  ·美國總統特朗普27日在社交媒體上宣佈,由於加拿大堅持推出針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數字服務稅,美國決定立即停止與加拿大的所有貿易談判。

  ·美國總統特朗普指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把利率維持在高位,並表示利率應當只有當前水平的一半甚至更低。

  ·國際清算銀行警告稱,由於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暴露了全球經濟脆弱性並加劇了經濟不確定性,美國通脹可能捲土重來。該行報告強調了通脹風險,包括貿易動盪對本已面臨挑戰的經濟體的影響,並建議各國央行專注於核心使命,以維護市場信任並提升政策有效性。

  ·美聯儲偏愛的通脹指標-核心PCE物價指數5月同比上升2.7%,略超市場預期的2.6%。5月實際個人消費支出環比下降0.3%,爲年初以來的最大跌幅;個人收入環比降0.4%,出現自2021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美聯儲官員卡什卡利稱,仍預計今年美聯儲將進行兩次降息,首次降息可能在9月進行,關稅仍是最大變數。

  ·英國汽車製造商與貿易商協會2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英國汽車總產量同比大幅下降32.8%至49810輛,創下自1949年以來除2020年疫情年份外的同期最低水平。

  ·歐洲理事會正式支持保加利亞於2026年1月1日引入歐元,保加利亞成爲歐元區第21個成員國。

  ·法國6月CPI同比上升0.9%,預期持平於0.7%。服務業通脹走強推動CPI上升,食品通脹也略有上升。

  ·日本東京6月核心CPI同比上升3.1%,漲幅較5月的3.6%縮窄0.5個百分點,低於市場預期的3.3%。東京CPI被視作日本整體CPI動向的先行指標。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總統普京27日表示,在落實完成此前與烏克蘭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達成的協議內容後,俄烏雙方將舉行第三輪談判,俄羅斯已爲此做好準備。

  【全球市場動態】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27日比前一交易日上漲432.43點,收於43819.27點,漲幅爲1.00%;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上漲32.05點,收於6173.07點,漲幅爲0.52%;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105.55點,收於20273.46點,漲幅爲0.52%。

  ·COMEX黃金期貨跌1.85%報3286.10美元/盎司,周累計下跌2.94%,COMEX白銀期貨跌2.06%報36.17美元/盎司,周累計上漲0.41%。

  ·紐約商品交易所8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28美分,收於每桶65.52美元,漲幅爲0.43%;8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4美分,收於每桶67.77美元,漲幅爲0.06%。

  ·2年期美債收益率漲3.47個基點報3.746%,3年期美債收益率漲3.30個基點報3.714%,5年期美債收益率漲3.28個基點報3.827%,10年期美債收益率漲3.13個基點報4.271%,30年期美債收益率漲3.19個基點報4.831%。

  ·美元指數27日上漲0.26%,在匯市尾市收於97.402。截至紐約匯市尾市,1歐元兌換1.1700美元,低於前一交易日的1.1721美元;1英鎊兌換1.3697美元,低於前一交易日的1.3749美元。1美元兌換144.70日元,高於前一交易日的144.20日元;1美元兌換0.7998瑞士法郎,高於前一交易日的0.7991瑞士法郎;1美元兌換1.3715加元,高於前一交易日的1.3627加元;1美元兌換9.4973瑞典克朗,高於前一交易日的9.4849瑞典克朗。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27日16:30收盤報7.1690,較上一交易日下跌6個基點,周累計漲147個基點;夜盤收盤報7.1740。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92個基點報7.1729。

  【日內重點關注】

  ·待定 歐洲央行舉行中央銀行論壇

  ·14:00 英國第一季度GDP年率終值

  ·14:00 英國第一季度經常帳

  ·15:00 瑞士6月KOF經濟領先指標

  ·16:30 英國5月央行抵押貸款許可

  ·20:00 德國6月CPI月率初值

  ·22:00 美聯儲官員博斯蒂克發表講話

  ·22:30 美國6月達拉斯聯儲商業活動指數

  ·次日01:00 美聯儲官員古爾斯比發表講話

  ·次日03:00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發表講話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新華財經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