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美經貿談判開啓,市場的避險情緒逐步降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斷走強。5月12日歐洲交易時段早盤,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觸及去年11月以來盤中新高7.2098;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漲超400點,最高升至7.1988。
當地時間5月10日至11日,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峯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中美經貿高層會談。當地時間5月12日上午9:00,雙方發佈《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本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計91%的加徵關稅,中方相應取消了91%的反制關稅;美方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中方也相應暫停實施24%的反制關稅。
招商宏觀研報稱,中美關稅談判取得積極成果,疊加5月7日推出的支持穩市場穩預期的一攬子金融政策,預計國內市場風險偏好將持續回暖,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繼續保持在7.10-7.3區間。
5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勢明顯,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累計上漲500個基點,離岸人民幣累計上漲692個基點。2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大漲逾650點,盤中升破7.21關口;5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再度飆升,一度升破7.19關口,創五個月新高;兩個交易日最大漲幅接近900點。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則變化不大,持續位於7.2關口下方。有交易員稱,中國人民銀行在4月初將人民幣中間價上調到7.2以上,似乎已做好了容忍人民幣逐步適度貶值以應對關稅的準備,但美元近期意外走弱,緩解了人民幣的壓力。近期,逆週期因子的幅度大幅收窄至-200點(此前一度高達-1000點),在人民幣貶值壓力緩和之際,央行似乎並沒有釋放較強的人民幣升值信號。
5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2025年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強化逆週期調節,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創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報告指出,保持匯率基本穩定,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發揮好匯率對宏觀經濟、國際收支的調節功能,綜合施策,保持預期平穩,在複雜形勢下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中信證券表示,後續來看,人民幣匯率的擾動和支撐因素相對均衡,人民幣匯率短期或圍繞新中樞雙向波動,央行匯率政策更多側重於糾偏單邊預期。其中,壓力主要來自美國對華加徵關稅對我國出口基本面的衝擊逐步凸顯,並導致經常賬戶順差有所收窄以及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賬戶的波動,但對於人民幣匯率更爲重要的是國內對衝政策的力度和中美經貿磋商的進度。
中金公司指出,二季度人民幣匯率核心驅動因素轉向中國經濟修復斜率與美聯儲政策預期的博弈。隨着中國經濟持續復甦,經濟數據的不斷向好將爲人民幣匯率提供堅實的支撐。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如加息或降息的決策,也將對人民幣匯率產生重要影響。預計匯率中樞將在7.15至7.30區間形成新的均衡。
高盛預計,人民幣匯率將在12個月內升至1美元兌7元人民幣,此前預期爲7.35。高盛目前預測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在3個月內將達到7.20,6個月內將升至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