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中國證券報
•政府與企業“雙向奔赴” 外貿“開門穩”可期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不少外貿企業對節後新訂單情況較爲滿意。但需要看到的是,當前,外部環境更加複雜,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外貿穩增長面臨嚴峻挑戰。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多方正合力推動外貿“開門穩”。
•用上一羣AI小助理後 保險代理人不再甘當推銷員
近日,保險行業加速佈局DeepSeek,多家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管公司已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涵蓋銷售支持、辦公輔助、理賠質檢等多種應用場景。與此同時,不少保險代理人在使用DeepSeek後紛紛分享了測評感受。業內人士認爲,DeepSeek等大模型作爲輔助工具,能夠提升工作效率,更多的是賦能而非取代保險代理人。不過,大模型等技術的發展將推動保險行業生態和代理人角色發生變化,保險代理人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向專業化、顧問化方向發展,從產品推銷員轉型爲風險管理顧問。
•多部門協同發力 以務實舉措穩外資 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將盡快出臺
2月20日,多部門有關負責人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做好2025年穩外資工作有關情況。他們表示,《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釋放了進一步對外開放的積極信號。接下來,將盡快按程序出臺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的政策制定工作也已啓動。
上海證券報
•科技股“誘人” 全球基金對港股信心大增
2025年以來,港股走出強勁的反彈行情,截至2月20日,恆生指數和恆生科技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分別達到12.55%、23.1%,在全球各類資產中排名前列。美國銀行2月進行的月度調查顯示,全球基金對香港股市的信心大幅提高,18%的受訪者預測恆生指數2025年在全球市場中表現最佳。
•中國股市評級獲密集上調 長線外資有望迴歸中國資產
繼高盛、美銀等機構之後,摩根士丹利最新加入了看多中國股市的行列。摩根士丹利策略團隊近日在報告中表示,在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助推下,中國股市將迎來更爲可持續的上漲。摩根士丹利的轉向並非個案。隨着中國人工智能應用的突破性進展席捲全球,華爾街多家投行近期都對中國股市持更爲積極的看法。並且在本輪看漲聲中,不少機構提及,長線外資正在轉變心態,重新迴歸中國資產。
•迎接人工智能浪潮 公募招聘瞄準科技人才
面對日新月異的人工智能發展形勢,基金公司開始緊急延攬科技人才,AI算法工程師、算法研究員、軟件行業高級研究員等成爲招聘熱門崗位。在業內人士看來,在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的當下,科技進步一日千里,人工智能技術正重塑基金行業,基金公司需要前瞻佈局,以科技賦能金融發展,才能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
證券時報
•化債政策“及時雨”落地 環保行業迎現金流修復契機
一場化債政策的“及時雨”,正爲深陷回款困境的環保行業注入生機。近日,多家上市環保企業相繼公佈了回款捷報,回款金額從數億元到數十億元不等,還有企業刷新了月度回款紀錄。近年來,環保行業是受應收賬款拖欠情況較爲嚴重的行業之一。由於很多項目都以PPP的模式開展,疊加地方政府財政負擔加重,企業的應收賬款回款難問題日益嚴峻,一方面大幅增加了企業的壞賬風險,另一方面也危及企業的現金流健康。梳理髮現,這場現金流修復潮的背後,直指財政部12萬億元化債新政的落地效應——地方政府支付能力提升,長期被拖欠的環保項目賬款開始加速回流。
•DeepSeek帶動算力需求分層 智算中心迎新變局
隨着國產大模型DeepSeek火爆出圈,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來自各行各業的許多公司宣佈部署DeepSeek大模型,應用端的算力需求迎來大爆發。業內人士分析稱,DeepSeek通過降低AI應用門檻,推動算力需求從“訓練主導”轉到“推理主導”。面對嶄新的行業變局,智算中心需加快轉型,從簡單的算力提供商轉向專業服務商,提供覆蓋算力全生命週期的專業服務,提高算力資源利用效率。
•AI搶灘投顧業務場景 券商出招增強核心競爭力
DeepSeek的橫空出世,讓人工智能(AI)平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更多券商也開始在投顧業務上拓展AI技術的運用。記者採訪多家券商獲得的反饋來看,短期內,AI規模化應用主要出現在容錯率高、任務簡單的場景。目前來看,在內容生產、產品研究等環節,AI的運用已經比較普及,但是在更深層次的投資組合管理等業務場景上,AI顯然尚未獲得券商足夠的信任。毋庸諱言,AI已經極大地降低了相關券商在上述業務領域的競爭優勢。一定程度上,這也意味着掌握技術的更多公司已具備了在某些業務場景與券商進行競爭的可能。在此背景下,券商如何構建自己在投顧業務上的“護城河”?有溫度的服務、獨家的數據、全面的協同……這些可能都是券商丟不掉的仰仗。
證券日報
•四部門“劇透”2025年穩外資工作計劃 各項政策年底前落地見效
2月20日上午,國務院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商務部等四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做好2025年穩外資工作有關情況。“《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明確要求,各項舉措、各項政策措施將於2025年底前落地見效,這充分表明中國政府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力吸引外資的信心和決心。”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好《行動方案》、服務好外資企業,爲各國企業投資中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創造良好條件。
•“併購六條”催生百單重大資產重組 支持上市公司向“新”佈局
在政策引導下,上市公司以高質量產業併購爲主線,向新質生產力聚焦,一批標誌性案例涌現。同時,監管部門堅持激勵和規範並舉,對違法違規行爲及時出手,塑造規範健康的併購重組市場生態。市場人士認爲,未來,隨着政策紅利不斷釋放,A股併購重組市場活躍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助力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據統計,自“併購六條”出臺至2024年年底,A股上市公司發佈重大資產重組方案75單,佔2024年全年比例超過一半;“併購六條”出臺至今,達到了100單,併購重組活躍度明顯提升。
•深市4只基準做市信用債ETF入場 進一步滿足債券ETF投資需求
近期,由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打造併發行的4只深市基準做市信用債ETF成功上市。這不僅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深市債券ETF的產品體系,爲投資者提供了更爲多元化的投資選擇,更搭建起了一座便捷橋樑,助力中長期資金入市。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19日,我國債券ETF產品數量已達29只,總規模達1995.18億元。
編輯:羅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