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05年成功在城市分行和二級分行實現財務集中後,日前工商銀行又宣佈,已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實現了將財務集中到一級分行和直屬分行,實現了總行和一級分行(直屬)對所轄機構全部財務事項的統一管理。
工行前進的這一大步,同時也是國有銀行前進的一大步。財務制度不完善、資金管理分散、缺乏有效監督曾經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大弊端。工行率先實現的此項財務改革,不僅是其本行經營改革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就整個國有銀行財務管理體系建設而言,同樣具有標誌意義。
“四個統一”
會計管理系統實行分級管理,若受小團體利益的驅使,極易導致風險和損失。
因此,商業銀行財務改革的要義在於實現業務和管理大集中。這種變革,一方面能夠對金融業務進行即時風險控制,另一方面支持新業務的大規模、低成本擴張。
記者瞭解到,工行實現財務集中改革後,該行的財務覈算支付主體從近400個減少到了37個,總行能夠實時監測到每個報賬單位每筆賬務與每筆財務資金的動態,可以對全行2892個財務資金支付賬戶餘額與流向進行實時有效的管理與控制。
據工行財務會計部總經理谷澍介紹,通過這次改革,工行在一級分行層面實現了財務覈算的統一,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是統一了覈算方式。37家一級(直屬)分行根據統一憑證、按照財務覈算的統一標準,對同類支出採用統一的核算科目,這樣就可以做到在全行範圍內財務覈算標準的一致和財務信息的可比;其次是統一了對外資金支付。實現了一級(直屬)分行對工資性支出、集中採購支出、大額轉賬支出及營業外支出等直接向收款人支付,大大減少了由於資金出口環節多導致的各種財務風險;第三是統一了覈算流程。做到了財務覈算與對外支付的一體化處理,即記賬成功同時付款,這既可以提高覈算支付效率,同時又有利於對賬;最後是統一了覈算制度。總行統一制訂了財務集中業務操作規程,並在新的財務系統下實施,從制度上有效規避了各級財務覈算人員的操作風險。
提高覈算精細度
財務集中改革,有助於提升商業銀行的財務精細化管理水平。據瞭解,改革後工行的財務科目由原來的三級科目管理細化到了四級科目管理,覈算科目數量可以增加到以前的100倍,財務覈算管理的內容將大大精細。
谷澍介紹說,細化財務覈算單元是工行這次財務集中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改革後工行財務覈算反映的單位有26000多個,而原來只有3000多個,覈算精細度比以前提高了7倍。以工行廣東分行爲例,改革前省分行只可以對271個單位進行財務覈算,而財務集中改革後則可以直接對1988個考覈對象設置賬務進行覈算、考覈,管理和考覈度大大細化了。
優化資源配置
實施多頭財務管理,常常會造成商業銀行內部各分支部門囿於一己之利而互相掣肘的局面。如計劃部門爲籌集資金而籌集,信貸部門爲擴展規模而運用資金,財務部門爲資金賬務處理而覈算。
三者分立的不良局面,嚴重影響了銀行資金的安全、高效運營。
實施財務集中改革,有助於全面費用控制體系的建立,可大大提升商業銀行配置資源的能力。這主要反映在,編制營業費用總量預算時,總行可以根據經營環境、經營目標、發展潛力,分項目制訂預算標準,按照“每一項資產都講收益,每一項負債都講成本,每一項投資都講回報,每一項創新都講求投入和產出,每一個機構都講求經營績效”的價值管理原則,進行資源分配。
據介紹,此次改革後,工行將可以把財務覈算細化到行內的各個部門、各類產品和各個網點,每個部門、每個機構、每項業務的經營情況、利潤貢獻一目瞭然。這樣,就可以將資源投入到產出效益最大的業務和機構中去,也就是將錢用在“刀刃上”。
增強風險控制能力
財務管理是商業銀行運行的重要基礎,通過財務集中強化財務行爲控制、提高風險防範能力,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是目前許多國際大銀行的先進經驗。
工行也正是基於上述考慮才“苦練內功”,大力推進這次財務集中改革的。據谷澍介紹,工行是依託先進的IT系統實現此次改革的,建立在這個系統上的風險控制也是標準化、信息化的,是“硬控制”。總行和一級(直屬)分行可以通過計算機系統實時遠程監測各分支機構財務賬戶餘額與發生額變化情況、報賬業務數量、賬務處理情況、薪酬發放情況、租賃合同規範情況、資產攤銷情況以及每筆業務處理情況等,這樣就可以更加有效地對其實施財務事前、事中和事後控制。可以看出,此舉顯著增強了該行的財務風險控制能力。(摘自《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