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媒體看工行

金融時報: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 促進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
 

  在12月25日舉行的“2007中國金融論壇”上,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建清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
 
  工行作爲國內資產規模、信貸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在宏觀調控中承擔着重要作用和重大責任,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執行宏觀調控政策,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支持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從工商銀行的實際出發,我認爲,以下兩個方面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尤爲重要:

  首先,應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進一步樹立符合現代商業銀行發展規律的經營管理理念。包括:一是必須把可持續的價值增長作爲發展的根本目的;二是必須把提高質量效益作爲發展的本質要求;三是必須把轉變增長方式作爲發展的主要途徑;四是必須把改善服務作爲發展的主要舉措;五是必須把改革創新作爲發展的內在動力;六是必須把隊伍素質的提高作爲發展的重要保證。

  其次,應當在制定銀行發展戰略的過程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其中最關鍵的是正確認識和把握市場、效益和風險三者之間的關係。這三者實質上是辯證統一的,是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對立的有機統一的關係。商業銀行對市場、效益和風險三者關係的把握,應當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兼顧當前和長遠,統籌局部和全局,從而實現均衡、平穩、協調的發展。

  明年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從短期效應來講,這會對商業銀行拓展信貸業務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宏觀調控旨在實現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對銀行的穩健經營是有利的。近幾年,受益於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我國各商業銀行經營效益普遍大幅提高。但連續多年,我們都處在經濟上行期,而對銀行經營管理的真正考驗來自經濟週期的逆轉。中央通過宏觀調控儘可能熨平經濟週期的波峯波谷,可以減少銀行經營的週期性、結構性波動風險,保證銀行業的長期穩健成長。

  銀行在宏觀調控的壓力下,應加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速調整資產組合結構,保持信貸均衡平穩增長,保持收益和風險的合適比例,加大優質貸款比重,實施主動負債管理,加速改善收入結構,減少對存貸款利差收入的過度依賴,逐步提高投資交易規模和收益,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收入,加速產品創新,降低對信貸市場的過度壓力,同時儘可能疏導流動性壓力。加快銀行全球化、綜合化經營的步伐,使風險分散,收益多源,並通過創新加快資產組合和收入組合的調整。

  提高銀行業競爭力是黨的十七大對銀行工作提出的目標要求,是我們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競爭國際化形勢下,推進國際一流現代金融企業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上市一年多以來,工商銀行注重自主創新,優化結構,控制風險,競爭實力有所增強,盈利水平躍上一個大的臺階,在科學發展道路上邁出了新的步伐。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在業務結構、經營效率、風險管理、國際化水平等方面與國際一流銀行相比差距較大,國際競爭力總體還不強,在國內市場也面臨着競爭環境急劇變化和競爭對手快速追趕的嚴峻挑戰。

  加快提高競爭發展能力,是認真貫徹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是應對國際化競爭、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的戰略選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着眼新時期新階段的發展目標,明晰新的戰略佈局與市場定位,儘快解決影響競爭力的體制機制問題,樹立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競爭意識,着力提升業務創新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品牌影響能力、客戶服務能力、風險掌控能力、保障支持能力,鞏固和擴大國內核心業務市場第一或領先優勢,持續保持業務與效益的高成長性,提升在國際金融市場地位,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現代金融企業。

  提升全行競爭發展能力的立足點與着眼點是:立足於現有基礎,着眼於市場的發展變化,不斷突破自我、超越對手,創造新的優勢,增強可持續的競爭力;立足於商業銀行業務,着眼於整個金融市場創新發展和金融機構綜合化經營趨勢,不斷把握新的商機、開闢新的領域,增強跨市場服務能力;立足於高速成長的國內市場,着眼於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金融市場走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依託本土優勢推進跨國經營,通過國際化發展強化本土優勢,顯著提升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