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昨日在“中國論壇:實現可持續增長---融資和投資機遇”上表示,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需經批准纔可試辦的資產證券化業務,將會逐步成爲常規性的經營業務。
“這不僅會給商業銀行經營轉型和風險管理帶來根本性的積極變化,而且對我國資本市場的發育與成長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楊凱生說。
楊凱生認爲,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主要憑藉貸款規模的擴張帶動資產的增長,主要依靠存貸利差收入的增加實現利潤的提升,這種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已難以爲繼,必須靠資產的加快週轉創造新的效益,靠資產的流量而不單純靠存量創造新的利潤。資產證券化這一創新的金融工具,爲中國商業銀行在滿足資本約束條件下的可持續發展,開闢了一條新的通道。
楊凱生說,資產證券化可幫助商業銀行在不增加資本佔用的情況下提高盈利水平,可使銀行在不增加資產規模的情況下增加盈利、提高資產回報率水平,可以爲銀行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帶來效益,爲商業銀行提供主動進行資產負債匹配管理的新手段,有利於規避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他說,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不僅是傳統商業銀行向現代商業銀行轉變的內在要求,而且這種新的金融工具能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有效增加市場上的投資品種,有利於提高資本市場的運作效率,加速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同時還將爲培育機構投資者和促進各類市場中介機構的成熟創造市場環境。
“我認爲資產證券化業務的推出,既有利於我國商業銀行的轉型,也有利於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應該有序地加速進行。當然,其中也有不少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楊凱生說。
楊凱生還表示,資本市場是商業銀行一系列新業務的“催化劑”,給商業銀行創造了新的業務機會。隨着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商業銀行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主要表現在如何應對客戶交易數量呈幾何級數狀的增加,以及如何妥善解決在現行股票發行制度下,鉅額資金凍結、退回過程中銀行的流動性問題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