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新華網:工行定點扶貧惠及百姓10餘萬人

致力扶貧十七載 春風送暖秦巴山

 

  從1995年開始,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中國工商銀行在地處秦嶺、巴山間的四川省南江縣、通江縣、萬源市以及重慶市城口縣實施定點扶貧工作。17年來,工行結合定點扶貧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積極謀劃扶貧開發工作思路,以幫助解決貧困地區的行路難、上學難、飲水難、就醫難等“四難”爲工作重點,堅持既“輸血”又“造血”的開發式扶貧方針,注重增強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協助解決制約當地發展的突出問題。17年來,工行先後派出75名優秀幹部赴當地掛職,捐款捐物9200多萬元,並先後投入15億元貸款資金支持當地的民生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探索出了一條“教育扶貧、衛生扶貧、綠色扶貧、項目扶貧、救災扶貧”相結合的扶貧開發新路子,幫助扶貧地區朝着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前進,惠及102個鄉鎮、520個行政村,10餘萬羣衆,助推了當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定點扶貧地區的面貌大爲改觀。

讓教育點亮希望——扶貧先扶智

  工行在對定點扶貧地區的調研中發現,當地中小學的教學設施和教學環境較差,上課缺教具,活動無操場,吃飯無食堂,住宿少被褥的現象普遍存在,有的孩子甚至因貧失學。爲儘快改變這種狀況,工行先後捐款2170萬元在定點扶貧地區開展了一系列扶貧助教活動,形成了良好的扶貧助教工作體系。

  在2012年工行向通江二中捐贈語音實驗室的揭牌儀式上,由該行資助的“自強班”同學們演唱了一首《感恩的心》,所有在場的人們無不感動。“自強班”是工行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選擇定點扶貧地區150名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習成績優秀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進行資助,每人每年1800元,連續資助三年,幫助其順利完成高中學業,成就大學夢想。如果他們考上大學並確有困難,工行將繼續提供資助。

  2003年以來,工行在定點扶貧地區共捐資635萬元,連續舉辦了九屆“中國工商銀行優秀貧困大學生助學行動”和十屆“中國工商銀行優秀山村教師評選活動”,共資助1100名品學兼優但家庭經濟條件特別困難的新入學大學生順利步入大學校園,鼓勵740名優秀鄉村教師紮根山區教育工作,受到當地政府和廣大羣衆的高度評價。

  工行除了資助品學兼優的貧困學子和優秀的鄉村教師外,還爲他們有一個較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想盡了辦法。南江縣涼水希望小學是工商銀行援建的一所學校。從1997年得到資助開始,涼水希望小學已累計收到工行捐款捐物合計156.74萬元。從新建的教學樓到愛心宿舍,從多媒體教室到愛心書架,工商銀行的愛心讓500多名學生有了如今這樣好的受教育環境。事實上,涼水希望小學只是工行在當地援建的9所希望小學之一,該行先後向扶貧地區捐助資金600多萬元建設希望小學,修建學生教學樓、宿舍樓和操場。

  爲了解決當地實施“撤點並校”後中心校學生住宿難問題,2012年,工行再次捐贈資金215萬元,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爲萬源市八臺鄉中心校、通江縣芝苞鄉中心小學和南江縣正直鎮花橋小學分別新建500平方米以上的學生住宿樓。項目預計於2013年底建成,屆時將極大改善相關學校的辦學條件。

  與此同時,爲解決學校教學設備短缺的問題,工行還幫助扶貧地區5所中小學開通了多媒體遠程網絡教學,購買學生用牀600張、學習用具近3.3萬件,捐贈價值300多萬元的圖書2萬餘冊,顯著改善了教學條件。工行還捐資45.6萬元向扶貧地區部分小學發放了學生愛心包裹4001個,讓貧困學生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和關愛。

  此外,工行還組織實施了“愛心小廚房”工程。因當地交通不便,學生中午放學無法回家,而農村學校囿於經費投入不足,未配備學生廚房及相關設施,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學生存在中午就餐難問題,有的學生甚至中午乾脆不吃飯,影響了孩子的正常學習和身體發育。針對這一情況,工行捐資360萬元,爲67所貧困地區學校搭建了廚房並配備爐竈、餐桌、餐具等用餐設施,惠及學生6萬餘名。

用光明照亮未來——解決百姓看病就醫難題

  針對貧困地區醫療設備簡陋、醫療技術水平較低、當地農民就醫難十分突出的情況,工行在改善扶貧地區就醫條件上加大了支持力度,着力幫助當地改善醫療條件落後狀況,讓老百姓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

  白內障是當地多發的地方病之一,很多白內障患者因無錢醫治,只能在黑暗中痛苦煎熬。2007年-2008年,工行捐資170萬元與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共同啓動了“愛心永恆•啓明行動——中國工商銀行光明行”活動,資助定點扶貧地區1700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了復明手術,使該地區所有貧困白內障患者擺脫了病患折磨,實現了“資助一人復明,幫助一家脫貧”的扶貧效應。例如,家住南江縣紅光鄉大柿村2社的何大娘和她的二兒子都是先天白內障患者。2007年5月,工商銀行的“啓明行動”讓母子二人同時受益復明。現在,母子二人開起了小吃店,一年收入有8000多元,家裏也新添置了電視機、洗衣機等家用電器,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爲了建立白內障復明長效工作機制,該項目在爲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手術的同時,更爲當地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永久牌”眼科醫療隊伍,從根本上解決了貧困老區白內障患者“就醫難”問題。

  2009年起,工行還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發起了“母嬰平安120項目”(120,即一個家庭、兩條生命、零個風險),捐資210萬元累計爲扶貧地區3500名貧困母親提供補貼,資助其在正規醫院分娩,大大降低了貧困高危孕產婦和新生兒的死亡率。此外,爲擴大婦幼保健院的救護範圍,2012年工行還捐資36萬元,向三家扶貧地區婦幼保健院各捐贈一輛全新救護車,並配備了車載B超機,既延伸了爲當地羣衆服務的半徑,又將健康理念、健康知識、健康服務送下鄉,保障了貧困地區婦女兒童的健康權益。

  除了上述兩項活動外,工行還捐資654萬元,資助兩縣6個鎮建設了標準化的鄉鎮衛生院,援建了8個“博愛衛生站”,並向當地規範化的鄉鎮衛生院捐贈了大量藥品和醫療器械,爲兩家博愛衛生院救護車輛購置提供了資金,改善了當地農民的就醫條件。同時,工行還組織專家上百人次到邊遠鄉村進行地方病調查,對疑難病患者進行現場會診,使10多萬農民羣衆受益。

用綠色美化未來——助力鄉村可持續發展

  田從淵是萬源市茶埡鄉邱家坪村的一位農民,小夥子還有另外一個身份——該村沼氣項目技術員。一提起他們村的沼氣,田從淵的自豪之情就溢於言表,“我們和城裏人一樣,也燒上氣了。乾淨、環保,24小時都能用,全家人的生活都變了。”如今,他們一家人生火做飯、燒水全用沼氣,再也不用像幾年前那樣因爲燒柴火而被嗆得難受。2008年,該村正式啓動沼氣能源項目建設,既解決了村民的生活用能,防止了亂砍濫伐,保護了生態環境,又有效減少了農藥、化肥對農產品的污染,改善了農民居住及生產生活環境,有力地推動了該村新農村建設進程,受到了扶貧點老百姓的交口稱讚。

  邱家坪村的沼氣項目正是工行積極探索實施“綠色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長期以來,南江、通江和萬源的村莊裏,由於牲畜散養情況嚴重,衛生環境非常惡劣。同時,由於當地農作物結構單一,樹木、秸稈是主要燃料,居民做飯取暖基本都是靠砍柴維持,致使當地植被破壞嚴重,陷入了生態的惡性循環。爲倡導健康、文明、環保的綠色發展模式,工商銀行將通江縣陳河鄉、南江縣長赤鎮和萬源市茶埡鄉的9個村作爲“綠色扶貧”試點村,從2008年開始累計投入868萬元,資助1800餘戶村民建成沼氣池近1400口,並對所在鄉村及農戶的配套道路、庭院、廚、廁、圈、壩等設施進行了大規模改造和完善,形成了“畜、沼、果”,“畜、沼、菜”和“畜、沼、糧”等多種生態家園模式,保護了農村生態環境,形成了循環發展的綠色農業新模式。

  此外,工行還大力支持農戶發展銀耳生產等“綠色”農業。在前期綠色扶貧試點基礎上,2011-2012年工行捐資132萬元在通江縣陳河鄉啓動了通江段木銀耳栽培項目,資助221戶耳農建設了349口耳堂,打造了一條“飼料-養殖-能源-肥料-種植”的綠色產業經濟一體化鏈條,不斷提高農民自身的“造血”能力,爲貧困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樣板。

項目扶貧——助力未來經濟騰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爲加快貧困山村農民脫貧致富,提高當地的內生式發展能力,自2006年以來工行大力扶植當地農戶發展農業畜牧業,累計捐資590萬港幣,與國際小母牛組織合作在通江縣、南江縣和萬源市的13個鄉鎮16個村開展了家庭養殖項目,向小型農戶提供畜禽、技術培訓及相關服務。與傳統的扶貧項目不同,工行實施的養殖項目更加註重調動農戶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變“幫你脫貧”到“我要脫貧”,在對項目村莊進行全面瞭解、考察的基礎上,組織農戶座談,結合農戶需求決定資助內容;幫助受助農戶依靠自己的智慧與汗水走上致富之路,再由先富起來的農戶將畜禽良種和相關的經驗、知識傳遞給其他需要救助的家庭,保證項目援助可以使更多的人受益,既提高了參與項目的農戶收入,又培養了一批農村幹部隊伍和致富帶頭人,在解決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方面發揮了示範作用。截至2012年6月末,該項目累計提供了豬、牛、羊等6500餘頭(只),黑雞27000多隻,改建或者新建標準圈舍550間共計4400平方米,受益農戶達2200多戶。工行還經常組織各方面的專家到定點扶貧地區開展科技諮詢,講授科技知識,對農民進行各類技術培訓。

  養殖項目的實施給當地農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不僅人居環境得到了根本改變,而且幫助參與項目的農戶顯著提高了收入水平。例如,白沙鎮項目農戶現存欄舊院黑雞9000餘隻,項目實施以來養雞收入達到100萬元以上,每戶平均每年增收超過1200元;花樓鄉項目農戶的母牛存欄284頭,產仔142頭,通過育肥出售實現收入55萬多元,飼養戶養牛收入平均都在3200元以上。

  除了單個扶貧項目外,工行還從制約扶貧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基礎設施不足爲切入點,近十年來累計貸款10多億元幫助當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包括建設巴桃高速公路、巴中自來水公司飲水擴容工程、自來水管網改建、光纖傳輸網絡、“村村通”工程和天然氣輸送項目等。此外,配合當地政府新村建設規劃,工商銀行捐資270萬元,爲30個自然村每村架設一座橋樑,解決了汛期當地村民出行和孩子上學困難的問題;出資35萬元實施了鄉村道路硬化工程,一條條土路變成了嶄新的水泥路,被當地羣衆形象地稱爲“工商銀行惠民路”。

扶危濟困——雪中送炭顯真情

  開展定點扶貧工作的17年來,老區人民的冷暖始終牽動着工商銀行幾十萬員工的心。巴中地區的通江、南江兩縣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自然災害發生頻繁,山區人民因災致貧、返貧的情況較多。考慮到這些情況,工行先後投入大量救災資金,協助通江和南江多戶居住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居民進行移民搬遷,徹底改變了部分羣衆長期居住在容易受災環境的局面。

  而每次當地遭遇自然災害時,工行各級機構和員工都會主動捐款捐物,把溫暖送到了老百姓心裏。2005年和2007年萬源市兩次發生洪災災情時,工行的扶貧幹部都在第一時間深入抗洪搶險一線協助工作,並兩次向萬源市捐贈30萬元現金用於災後重建工作。2006年,萬源市遭遇五十年不遇的特大高溫伏旱,部分鄉鎮近60%的農作物絕收,給原本就十分貧困的老百姓帶來了災難。爲幫助受災地區羣衆減少損失,度過難關,工行總部組織開展了獻愛心捐款活動,共捐資11萬多元送到萬源市石人、石窩、鷹背、草壩四鄉鎮災區羣衆手中。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當地百年不遇特大洪災發生後,工行又分別捐贈資金96萬元和100萬元用於資助當地學校的災後重建或修繕工作,確保了這些學校在災後能夠按時復課。

  經過工行和當地人民羣衆的共同努力,近年來工行定點扶貧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貧困狀況明顯改觀。工行的扶貧開發工作也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和中國扶貧基金會相繼授予工商銀行“中央國家機關定點扶貧先進單位”、“2008中國民生行動先鋒”、“新中國六十華誕60個愛心榜樣”和“公益明星”等榮譽稱號。(摘自《新華網》)


(中國工商銀行 2013-01-23)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