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晚的工行三季度業績發佈會上,工行行長楊凱生介紹說,按照國際會計準則,工行今年前9個月實現稅後利潤641億元,比2006年全年多142億元,同比增長66.0%,按照中國會計準則,實現稅後利潤639億元,比2006年全年多146億元,同比增長65.5%。遠遠超過其在2003年至2006年連續四年30.2%的複合增長率。
前三季度,工行境內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3487.2億元,增長10.3%,主要投向了風險可控、效益良好的領域。其中,個人貸款增加1424億元人民幣,增長24.6%;小企業貸款增加631億元人民幣,增長44%。楊凱生表示,在宏觀調控加大的背景下,經過業務調整,在今年五次加息的基礎上,工行的付息成本與去年持平。
在負債成本控制方面,工商銀行(7.62,-0.33,-4.15%)通過主動管理負債,滿足客戶資產管理的要求,分流了大量定期存款到理財業務,存款活期化趨勢明顯。三季度末,活期存款增加3397億元人民幣,增長10.7%。活期存款佔各項存款比重達52%,使得存款付息率在存款基準利率連續上調的環境下基本保持穩定,存款成本控制良好。
中間業務的持續快速發展對工行利潤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前三季度工行淨手續費和佣金收入達到2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4.7%,比2003至2006年複合增長率42.7%高出62個百分點,呈加速增長態勢。淨手續費和佣金收入佔營業淨收入的比重達到13.3%,比去年同期提高4.3個百分點,收入結構進一步改善。
前三季度工行理財業務總量比去年全年增長89%,各類理財產品銷售額達8146億元人民幣,其中個人理財產品銷售722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全年增長86%,對個人存款替代作用十分明顯。
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年內8次調升準備金率,至此已達到13%的歷史最高水平,加上資本市場火爆導致居民儲蓄存款 “搬家”,一些銀行開始感到捉襟見肘,貸存比有的超過80%,而工商銀行等大型銀行在宏觀調控的環境中資金優勢更得以體現。據瞭解,到2007年三季度末,許多流入股市和基金的錢又以更多的同業存款形式流回工行,公司存款比2006年底增長近19%,存款總額(含同業存款)增長率達到15%。
該分析人士還認爲,充足而穩定的資金來源使工行在宏觀調控環境中能夠及時化解不利因素,增強盈利能力。首先,工行僅59%的貸存比和2.8萬億元人民幣的存貸差,可以安然應對更進一步的緊縮政策。其次,繼續優化的存款結構使工行在升息環境中付息成本保持平穩;受到資本市場推動及自身主動營銷理財產品分流儲蓄等方面的作用,工行的存款結構中低息的活期存款和公司存款佔比不斷增加,2007年三季度末付息率較2006年底僅上升了4個基點爲1.70%,而同期貸款收益率則上升了46個基點達到5.88%。另外,儘管工行一直堅持穩健的貸款增長戰略,貸款增長幅度明顯低於同業平均水平。但其利潤成長之快令人印象深刻。此外,不斷收緊的流動性推動銀行間資金需求增加而供給減少,資金市場價格上升,作爲資金充裕的大行,工行是主要的資金拆出方,業務量和收益率都持續上升。(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