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工商銀行(SH:601398;HK:1398)公佈2007年中期業績報告,這也是該行A+H上市後公佈的首份中報。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報告期內,工行實現稅後利潤人民幣414億元,同比增長61.4%(按照中國會計準則,上半年工行實現稅後利潤人民幣412億元,同比增長62.0%);每股收益爲人民幣0.12元。
上市以來,工行表現出了良好的成長性,2007年上半年稅後利潤同比增長61.4%,遠遠超過該行2003年至2006年四年間30.2%的淨利潤複合增長率;不良貸款餘額和佔比持續雙下降,不良貸款率由2006年底的3.79%下降至六月末的3.29%;撥備覆蓋率則從2006年底的70.56%上升至今年6月末的81.25%,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
工行中報顯示,淨利息收益率的顯著提高,手續費和佣金收入的快速增長,成本收入比控制在較好水平以及優秀的風險管理能力等因素,是工行上半年業績強勁增長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工行淨利息收益率爲2.65%,同比提高了0.28個百分點。這主要得益於貸款品種結構的不斷優化,大力拓展高收益貸款以及提高貸款定價能力,壓縮收益率相對偏低的票據貼現類貸款規模,使得貸款綜合收益率持續提高。
中間業務方面,上半年工行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達到創記錄的1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0%,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12.7%,較上年提高3.5個百分點。其中,各類理財產品銷售額達5185億人民幣,半年的銷售額就已經超過了2006年全年的銷售額,理財業務收入同比增幅高達310%。
昨日下午收盤後,工商銀行在北京和香港舉行兩地視頻新聞發佈會,對外發布2007年中期經營業績,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副董事長兼行長楊凱生現場回答了記者提問。
董事長姜建清表示:“上市以來,工行改革發展的新成就贏得了國內外各界的廣泛認同。今年以來,又相繼獲得國際知名媒體評選的中國最佳銀行、最佳零售銀行、最佳託管銀行、最佳現金管理銀行、亞洲最賺錢銀行及全球最佳交易獎等衆多獎項。穆迪也將工行的長期信用等級由A2調升至A1。”
基於工行業績的超預期表現,國內外主流投資銀行紛紛調增對工行的投資評級。JP摩根對工行的評級由 “持有” 調升爲“增持”,年內目標價格也由5.00港元調升至5.8港元;花旗對工行的評級則由“中性”調升爲“買入”,年內目標價格由4.9港元調升至5.8港元。美林維持原來的“買入”評級的同時,將目標價格由原來的5.1港元調升至5.9港元。
隨着股價的不斷上揚,近日,中國工商銀行總市值突破兩萬億元人民幣(約2600多億美元),一舉超過花旗集團,成爲全球最大市值銀行,進而成爲全球第三大上市公司。
對於外界普遍關心的次級債風波對工行影響幾何問題,副董事長兼行長楊凱生正面迴應道:“目前,工行外匯債券總額爲284億美元,其中,以次級債和次級房貸爲基礎的債券共12.29億美元,佔外匯債券總額的4.32%,佔工行總資產的0.0012%。而且,工行所持有的次級債券,到目前爲止沒有一種被降級。”
據姜建清透露,工行目前的敞口外匯額爲70億美元,爲了抵禦人民幣升值風險,已通過外匯衍生品投資等積極運作來剔除風險,併產生了一定盈利。未來如果有機會,也會積極嘗試通過購併方式,進行海外股權投資,規避敞口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