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現行流通人民幣中,最大面值爲一百元,但原來半個世紀前首套人民幣最高面值達五萬元;俗稱「紅簿仔」的銀行存摺,前身卻真的有如奏摺。本港一個展覽將銀行業百年來發展,重現市民眼前,讓市民從珍貴藏品中認識銀行業,更可藉此「溫故知新」。
紅簿仔昔日如奏摺
香港歷史博物館首次與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合作,在本港舉辦「從錢莊到現代銀行」展覽,逾五百件文物中,逾半來自上海,以鈔票、銀行用具及銀行復原場景等展現百年來的銀行業發展歷程,展期由即日起至明年三月二十四日。
人民銀行一九四八年發行的第一套鈔票,面值小至一元、大至五萬元,而今次展覽展出爲面值一萬元、五千元及五百元鈔票,現時流通的人民幣已是第五套。而如今俗稱「紅簿仔」的存摺昔日原來真如奏摺,可見毛筆記錄、蓋印爲實,以防竄改,其它展品還有錢罌、金庫門鎖、當代錢莊場景等等。
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明基全更特別推介在本港首次展出、尚在使用的永隆銀號(即永隆銀行)招牌,及香港多間銀行自五○年代以來出產的錢罌,指是堪稱最齊全的一次。
展覽於歷史博物館舉行,開放時間爲朝十晚六,週日或公衆假期則爲朝十晚七,詳情可致電2724 9042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