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並明確將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作爲其中重點任務之一。此舉被廣泛認爲將引爆社會資本參與環保行業的熱情。
在此政策呼聲下,同一天,北京市發改委公佈了關於《引進社會資本推動市政基礎設施領域建設試點項目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全市包括污水處理、固廢處置等6個市政基礎設施領域,全面向社會資本開放。6個領域擬引進社會資本1300億元。具體向社會資本開放計劃是,首期將啓動6個領域27個市場化試點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620億元,擬引進社會投資約680億元。後期擬再選取99個項目進行細化論證和重點推進,總投資約1760億元,預計引進社會投資約620億元。
事實上,北京近年來已吸引多家企業參與污水及垃圾處理市政項目,其中不乏上市公司身影。例如,碧水源與順義區水務局簽訂了順義區鎮級再生水廠特許經營協議,特許經營期爲25年,這也是北京市首批引進的社會資本再生水廠建設運營項目。
分析指出,污水及垃圾處理領域吸引社會資本,將有利於具備資金優勢的企業爭取各地市政建設項目的訂單,而更深層次的作用,將由此創新環保企業污水垃圾處理業務的商業模式,對於環保企業盈利能力提升,乃至環保行業產業化升級轉型將有巨大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