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2020年外貿運行形勢分析及2021年展望
 

  在全球貿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顯著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國外貿數據呈現先抑後揚、超預期增長的態勢。2020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爲25.95萬億元,同比增長1.1%,自前三季度增速首次由負轉正後,正向增長趨勢進一步鞏固,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前五大貿易伙伴進出口均實現增長。

  與此同時,我國經濟觸底反彈,增長速度由負轉正,國際市場需求回暖,部分企業外貿訂單持續增加。加上疫情在國內得到比較好的控制,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持續落地生效,整體外貿形勢積極向好。

  新華社經濟分析師認爲,在全球經濟整體回暖、疫情再次反彈的背景下,我國供應鏈優先恢復的優勢將繼續體現,全球需求向我國傾斜預計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外需修復疊加2020年基數較低,預計2021年我國出口仍將保持高增速。與此同時,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對內需的有效支撐,以及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繼續執行,都將對進口增長起到促進作用。人民幣升值也會增加國內進口意願,帶動進口進一步走高。

  一、外貿形勢積極向好,出口韌性出人意料

  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爲25.95萬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轉正趨勢進一步鞏固,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前五大貿易伙伴進出口均實現增長。

  前三個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分別爲6.57萬億元、7.67萬億元和8.8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5%、-0.2%和7.5%,呈現“一季度大幅回落、二季度止跌企穩、三季度全面反彈”的逐季回穩向好態勢。10月份,進出口總值達2.84萬億元,延續了增長態勢,增速爲4.6%,但較9月份的10.0%有較大幅度回落。

  (一)出口連續7個月增長,進口表現不及出口

  2020年前10個月,我國出口總值14.33萬億元,同比增長2.4%;進口11.62萬億元,下降0.5%;貿易順差2.71萬億元,增長16.9%。

  出口表現出較強韌性,連續7個月正增長。7、8月份出口額同比增速連續超過10%,助推前8個月出口增長由負轉正。前三季度出口累計增長1.8%,超出市場普遍預期。由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漲,9月和10月,以人民幣計的出口總值增幅與7、8兩月相比有所回落,分別爲8.7%和7.6%。

  而以美元計,7月至10月出口同比分別增長7.2%、9.5%、9.9%和11.4%。9月增速創18個月來新高,而10月則再次刷新紀錄,獲得兩位數增長,增幅出人意料。這主要是由於世界各國重啓經濟,全球經濟恢復,外需逐漸回升。與此同時,印度等部分新興國家受疫情所累,供應鏈受到較大沖擊,導致外貿訂單大量轉向疫情已有效控制且產業鏈完整的中國。另外,國外疫情引發對防疫物資的旺盛需求,口罩、醫療器材和藥品出口大幅增長。

  進口方面,由於年初國內疫情導致內需不振,加上隨後海外疫情致使供應鏈受阻,上半年總體表現欠佳。隨着國內經濟持續恢復,進口累計降幅自5月以來逐月收窄,從1至5月的5.2%收窄至1至10月的0.5%。特別是9月份,我國單月進口值創出歷史新高,達1.4萬億元,同比大增11.6%,使得三季度實現4.3%的正增長。10月進口不及預期,但仍增長0.9%。

  (二)與五大貿易伙伴貿易增長,自美進口回升明顯

  2020年前10個月,我國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前五大貿易伙伴進出口總值均實現增長,其中對東盟、歐盟和美國增幅相對較大。

  東盟仍爲我第一大貿易伙伴,雙方貿易總值3.79萬億元,同比增長7%,佔我外貿總值的14.6%。其中,對東盟出口2.11萬億元,增長7.3%;自東盟進口1.68萬億元,增長6.6%。

  我國與第二大貿易伙伴歐盟之間貿易總值累計同比增幅逐月提高,從頭兩個月的下降14.2%,增至前9個月的增長2.9%。1至10月進一步加快至3.5%,貿易總值達到3.62萬億元,佔我外貿總值的13.9%。其中,對歐盟出口2.19萬億元,增長5.8%;自歐盟進口1.43萬億元,增長0.3%。

  1至10月,與第三大貿易伙伴美國之間貿易總值爲3.2萬億元,增長3.9%,佔我外貿總值的12.3%。其中,對美國出口2.48萬億元,增長3.6%;自美國進口7256.5億元,增長5.2%。

  受疫情因素影響,3至7月,自美進口累計值一直負增長,8月以後增長轉正,並呈逐月加快之勢,尤其近兩個月增速明顯提升。1至8月,我自美進口微增0.1%,到9月份爲增長2.8%,10月份增速進一步增至5.2%。對美出口近兩月也轉至正值區間,1至9月份,我對美出口增長1.8%,到10月份加快至3.6%。

  1-10月,對第四、五大貿易伙伴日本和韓國貿易均獲增長。中日貿易總值增長1.5%,至1.8萬億元。其中,出口8091.7億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進口9867億元,增長2.7%。中韓貿易總值增長0.8%,至1.62萬億元。其中,出口6342.6億元,增長1.4%;進口9874.4億元,增長0.4%。

  (三)機電產品出口增速轉正,防疫物資回落

  受國內疫情影響,一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出現高達兩位數的負增長,導致上半年出口累計值同比增長一直爲負。4月以來,受益於國內對疫情的良好控制和外需的逐漸好轉,我國機電產品連續7個月增長。特別是7月至9月,單月同比增幅均達兩位數,分別爲13.7%、14.1%和10.5%。前10個月,機電產品累計出口8.45萬億元,增長3.8%,增速較上半年提升6.1個百分點,佔出口總值的59%。

  國外疫情暴發以來,我國積極組織防疫物資出口,4至9月份,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和醫療器械出口大幅增加。前三季度,防疫物資共拉動出口增長2.2個百分點,紡織品、醫療器械和藥品這三大類商品出口額合計達1.04萬億元,同比增長36.5%。隨着國外疫情緩和,以及生產能力提升,10月份,紡織品出口基本回歸去年12月疫情暴發前水平,醫療器械亦較前幾個月有所回落,但仍大幅高於一季度水平。

  (四)集成電路農產品進口大幅增長,原油天然氣量增價跌

  2020年3月份以來,集成電路進口量價齊升,升幅一直高居兩位數。9月份,中國企業趕在美國對我科技產品出口禁令生效之前集中補貨,使得當月集成電路進口數量環比大增21.3%,達到537.2億個,金額增長17.6%,達到2569.3億元。10月份,進口增速回落。

  農產品方面,肉類產品由於國內市場缺口一直較大,再加上落實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因素,進口增速從年初開始一直處於兩位數,甚至三位數水平。大豆等產品進口數量與金額連續5個月維持兩位數增長。

  鐵礦石進口增速今年以來始終處於正值區間,下半年量價更是雙雙保持在兩位數水平。汽車進口10月份表現不俗。

  相較而言,原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由於國際市場需求不旺價格走低,2020年以來我國進口大多處於量增價跌狀態,而煤炭進口則於下半年一路走低。

  前10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9.75億噸,增長11.2%,進口均價爲每噸683.3元,上漲3.8%;進口原油4.59億噸,增長10.6%,進口均價爲每噸2286.1元,下跌30.5%;進口天然氣8126.1萬噸,增長4.7%,進口均價爲每噸2326.4元,下跌22.1%;煤炭進口2.53億噸,減少8.3%,進口均價爲每噸487.8元,下跌9%;進口大豆8321.7萬噸,增長17.7%,進口均價爲每噸2713.1元,下跌0.6%。此外,進口機電產品5.31萬億元,增長4.4%。其中,集成電路4356.9億個,增長22.4%,價值1.98萬億元,增長16%。

  二、內外需持續改善,穩外貿政策效果顯現

  (一)宏觀經濟環境改善,內需恢復勢頭明顯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初步覈算,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22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年內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分季度看,我國經濟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同比增長3.2%的基礎上,三季度增速加快至4.9%,呈現穩定增長態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表示,我國內需恢復勢頭明顯。從最終消費支出對GDP拉動的點數看,一季度下拉4.4個百分點,二季度下拉2.3個百分點,三季度由負轉正,上拉1.7個百分點。其中,三個變化引人注目:一是不僅線上消費保持快速增長,線下消費也處於加快恢復的態勢;二是在實物消費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服務消費也在加快恢復;三是在基本生活消費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消費升級類產品也保持了比較快的增長。

  (二)國際市場回暖,部分企業外貿訂單持續增加

  2020年10月份,PMI反映出口表現的重要分項指標——新出口訂單指數達到51.0%,連續第二個月站上榮枯線上方,繼9月份後,再創2018年5月以來最高紀錄。

  9月份,反映中國外部需求景氣程度的CEEM-PMI指數從4月份37.45%的歷史低位連續回升至53.68%,預示中國出口的外部經濟景氣程度不斷修復。

  儘管近期海外疫情反撲,海外經濟體收緊疫情防控措施,給海外需求復甦蒙上陰影,但分析人士認爲,第二波疫情對經濟整體影響應小於上次,不會扭轉外需持續恢復的趨勢。

  10月份,歐元區製造業PMI終值攀升至54.8,連續4個月擴張,且創下2018年7月以來最高值,這或許可以說明在此前疫情應對經驗基礎上,疫情反撲並不會導致3月份全球大封鎖現象重現,對經濟的衝擊也較爲有限。

  另外,疫情反撲催化貨幣及財政政策出臺,這種貨幣財政刺激政策對我國出口具有外溢效應。新興經濟體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產供給能力尚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出口轉移效應仍將持續。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中國特有的全產業鏈優勢是其他國家沒有的。據聯合國機構統計,在工業門類上,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的全產業鏈優勢不僅幫助中國有效地應對疫情,也爲中國外貿訂單提供了新的業務機遇。

  新華社經濟分析師在對外貿企業的走訪中發現,一些生產計算機、集成電路、家用電器、手機以及與醫療防疫用品相關的紡織和塑料企業對於外需回暖的感受尤爲明顯,下半年以來訂單大幅增長,甚至還出現了“爆單”的情況。

  (三)供應鏈優先恢復,穩外貿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

  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外貿發展造成嚴重衝擊,困難和挑戰前所未有。國家及時推動出臺一系列超常規政策措施,穩住了企業信心和市場預期,幫助企業減輕負擔,支持企業提高生存能力,復工復產達產,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並持續擴大進口國家和商品的範圍,擴大我國產品出口。

  系統性惠企政策爲穩外貿提供了有力支撐。各地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通關手續,優化作業流程,全面推進“兩步申報”、“綠色通道”、免到場查驗等便利化措施,通關效率大大提升。各部門加大金融、保險、財稅支持力度,幫助外貿企業渡難關、降成本、保市場、保訂單,也有力地促進了出口。

  與此同時,在外防輸入的前提下,各地在疫情精準防控方面的經驗也越來越豐富,能夠在發現局部疫情的同時迅速切斷傳染源,努力將疫情對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影響降至最小,從而有力地保障了企業的正常生產活動,爲穩外貿政策的落地實施創造了穩定的大環境。

  前10個月我國外貿回穩向好,在很大程度上是這一系列政策帶來的結果。隨着支持出口轉內銷、第六批自貿區試點經驗推廣、支持外貿企業融資等政策的持續發力,以及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等更多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效,穩外貿政策效應將會進一步顯現。

  三、全球經濟復甦,預計2021年外貿持續增長

  在全球經濟整體回暖、疫情快速反彈的背景下,我國供應鏈優先恢復的優勢將繼續體現,全球需求向我國傾斜的情況預計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隨着全球供應鏈的恢復,出口國際市場份額將逐步回落。外需修復疊加今年基數較低,預計2021年我國出口增速有望進一步回升。

  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對內需起到有效支撐,以及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繼續執行,都將對進口增長起到促進作用。人民幣升值也會增加國內進口意願,帶動進口進一步走高。

  (一)全球經濟回暖背景下我國出口有望維持強勢

  專家指出,二、三季度,我國供應鏈優先恢復的優勢顯現,全球需求向我傾斜,推動我出口增速和出口份額不斷增加。未來,隨着全球供應鏈的恢復,我國將逐步進入出口國際市場份額減少的階段。

  華創證券的測算顯示,二季度我國出口佔全球24個主要經濟體的份額爲15.7%,較2019年均值12.5%提升3.2個百分點,其中的20%爲永久性份額提升。以此估算,疫情後出口份額最終將回落至13.1%。

  “根據我們的估算,我國出口份額提升1個百分點,可對抗約6-7個點的外需回落。目前,我國出口已經逐步進入全球需求回升、出口份額逐步回落的過程。根據估算,2021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速將持平或略好於2020年下半年,仍可維持較快增長。”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說。

  在全球需求回暖方面,張瑜指出,根據華創證券對海外經濟數據及高頻指標的跟蹤,目前德法、意西零售業分別修復九成和八成,美國、意西工業生產修復七成,德法工業生產修復六成。

  10月份,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升至59.3,連續5個月擴張,且創2018年9月來新高。其中,進口指數升至58.1,創2018年6月以來新高。德國、法國、英國製造業PMI均處於擴張區間,德國更是高達58.2,爲2018年2月來最高水平。韓國年內首次擴張,日本雖處於榮枯線下,但收縮程度繼續收窄。多項數據顯示,各國製造業正加速恢復,外需回暖趨勢逐步明確。

  國盛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熊園表示,外需回暖將帶動傳統商品需求繼續回升,但防疫物資對總出口的貢獻趨弱。展望2021年,我國外需仍有較大改善空間,同時疊加今年出口基數較低,2021年出口增速有望進一步回升。

  (二)內需好轉有望帶動進口繼續增長

  我國疫情在全球範圍率先緩解,經濟持續恢復,對內需起到有效支撐。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1.4%,連續8個月處在榮枯線以上;新訂單指數爲52.8%,與上月持平;進口指數爲50.8%,高於上月0.4個百分點。同時,社零增速連續7個月回升。這些指標均表明我國內需持續改善,將推動進口繼續修復。

  與此同時,我國自美國進口近兩個月明顯加快,顯示我國仍在積極落實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未來,協議的進一步履行將對進口增長起到促進作用。

  此外,人民幣升值也會增加國內進口意願,帶動進口進一步走高。

  (三)不確定因素仍需警惕防範

  目前,全球第二波疫情已經來臨。雖然業界普遍預計,此波疫情對國際需求的影響將不及上波,但由於經過第一波疫情,國外民衆對於再次封鎖普遍牴觸,自我防護措施明顯不足,疫情是否因此持續反彈,繼而會對產業鏈供應鏈產生多大程度負面影響尚未可知。

  社科院三季度《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指出,進入7月以後,外部經濟景氣指數回升到50以上,但全球經濟的修復力度仍不樂觀。隨着秋冬季節的到來,病毒生存和傳播可能加快,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疫情當前已出現第二波反彈,經濟活動可能再度局部停擺。

  另一方面,美國大選局勢尚未完全明朗,特朗普拒絕接受拜登勝選結果,未來雙方支持者會在多大程度上產生對抗,是否會引發社會動盪,進而影響經濟活動,也存在不確定性。

  目前來看,特朗普的做法能夠左右大選結果的可能性不大,而拜登如果順利當選,很可能對恢復國際秩序和全球經貿關係形成利好,中美經貿關係也會有所緩和,有利於我進出口重回正常軌道。儘管如此,對於大選及其後續影響的不確定性仍需有所警惕與防範。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中國金融信息網 2020-12-23)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