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26日發佈報告稱,新冠疫情使得ESG領域備受重視,在亞太區,各地綠色復甦方案的規模和範圍存在重大差異,這將進一步推動各國和各行業的信用分化。穆迪預計,長期內亞太區各國政府將繼續實施清潔能源政策以支持向低碳經濟的過渡,投資於環境項目(例如適應氣候變化活動)的疫情紓困財政刺激措施可給基礎設施、建築和汽車領域的公共和私營部門債務發行人帶來長期信用優勢。
報告指出,新冠疫情衝擊爲各國政府提供了一個將財政支持計劃結合環境目標的機會,例如投資於那些可提高環境風險抵禦能力的基建項目,並推出可降低經濟活動中碳強度的政策。亞太區的新興市場中,中國成爲綠色復甦政策的積極推動者。中國最新的政策指引也強調了清潔能源和環境保護,政府已承諾在未來30年內投資15萬億美元,以便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穆迪看來,中國以基礎設施建設爲重點的綠色復甦政策將提振建築行業需求。具體而言,綠色基礎設施的發展(如電動車充電樁)和促進國內綠色消費的政策將令相關行業的公司受益,如電動車製造企業和整個供應鏈的相關企業。但另一方面,由於政府對環保舉措的重視度上升並承諾在2035年前減少碳排放,這將對從事傳統能源和工業的企業,尤其是那些擁有專屬燃煤電廠的企業而言具有負面信用影響。
其他國家中,日本去年推出了亞太區規模最大的財政刺激方案之一,隨後在去年12月推出了一項補充計劃,其中包括爲綠色技術開發企業提供2萬億日元的資金,以支持首相菅義偉於2050年前日本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補充方案中強調的重點領域包括使用氫氣作爲燃料、儲能和碳回收。
韓國方面,其紓困計劃包括一項爲期5年、耗資390億美元的“綠色新政”,重點是擴大該國的電動和氫動力汽車規模,提高可再生能源產能(特別太陽能和風能),智能電網投資,以及提升公共設施的能源效益。
穆迪認爲,亞太區迄今爲止的一攬子刺激計劃對環保的關注度較低,政策重點在於保障公衆健康、支持家庭和企業等迫切需求,這可能會限制用於環境目標的可支配資金。儘管亞太地區的經濟刺激方案也增加了碳密集型活動,但這些經濟刺激方案多數包括對航空公司的財政支持以及對電力和燃油的補貼。而這一趨勢並非亞太區獨有,權衡相關政策重點的國家往往將財政支持向碳密集型經濟活動(如勞動密集型工業)傾斜,或補貼燃料和電力業。
目前亞洲各國政府採取的綠色刺激措施規模不大,主要集中在中國等國家。穆迪認爲,綠色刺激措施的不同政策空間和方法可能會放大亞太區主權信用質量差異,推動主權與基建發行人的信用分化。這是因爲較富裕主權國家能夠更好地吸收綠色刺激措施的可控成本,且借貸成本較低。從中長期來看,受可再生能源需求持續增加及相關政策支持的影響,亞太區的傳統電力企業如燃煤電力供應企業將面臨着電力調度規模下降、監管和環境風險上升及投資步伐放緩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