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政策暖風頻吹 新經濟發展方興未艾
 

  極不平凡的2020年進入尾聲。今日起本報推出“年終報道”,回眸2020年我國經濟改革新突破和新成就,展望2021年經濟發展新格局和資本市場新機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專家表示,今年以來,以數字經濟爲代表的新經濟發展方興未艾,隨着更多支持政策落地和發酵,新經濟將進一步蓬勃發展。

  新經濟快速發展

  專家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此次明確提出的幾項重點任務,比如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要擴大製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等,均將進一步促進新經濟發展。

  一般而言,新經濟主要包括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既涵蓋網上零售、在線辦公、移動出行、在線問診,也離不開5G、物聯網等新基建的支撐。其中,數字經濟是新經濟中的典型代表。

  目前,“三新”經濟作爲新的經濟增長“緩衝器”、結構調整“生力軍”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網上零售額僅在前2個月出現小幅負增長。從3月開始,網上零售額增速由負轉正,到9月已回升至10%以上。全國快遞業務完成量增速在2月就率先轉正,4月以來增速均超過30%。新冠肺炎疫情也加速了在線辦公、遠程問診、在線教育等新業態發展。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表示,2019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爲161927億元,佔GDP的比重爲16.3%,比上年高0.2個百分點;按現價計算的增速爲9.3%,比同期名義GDP增速高1.5個百分點。除這一正在形成的增量貢獻外,新經濟爲傳統經濟賦能蘊含着巨大價值。

  事實上,新經濟作爲新動能,已成爲國民經濟實現全面轉型升級重要力量,極大降低了我國經濟體系在應對疫情等突發事件時面臨的系統性風險,在穩經濟、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加快‘新經濟’培育和新舊動能轉換,是當前經濟工作重點任務之一。”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要擴大製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數字經濟(大數據、雲計算等)、新型基建(5G、人工智能等)、技術改造(信息化、自動化等)等相關投資,或是政策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的方向。

  各層面政策爭相出臺

  從我國目前的經濟情況看,新經濟已佔相當大比重,近年來已成爲經濟增長和就業崗位重要來源之一。“新經濟在當前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我國經濟高質量增長的主要方向。”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

  在新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有不少地方看到機會,紛紛出臺政策予以支持。

  4月,上海市政府發佈的《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打造四個“100+”,即集聚100+創新企業、推出100+應用場景、打造100+品牌產品、突破100+關鍵技術。除指出無人工廠、遠程辦公、在線金融服務、新型移動出行等發展重點外,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還要求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探索新型人才從業評價等。

  9月,北京發佈的《北京市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行動綱要》強調,將北京市建設成爲國際數字化大都市、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到2022年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地區GDP比重達到55%;突破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約束和政策瓶頸,建立數字貿易試驗區等。11月,廣東也就《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開始徵求意見,提出全面建設數字經濟強省,明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重點。

  除了地方層面,中央各部門對新經濟發展也有部署。比如,國務院此前發佈《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出臺政策舉措支持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發展。國家發改委日前也召開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要求加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精準施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構建創新創業創造良好環境。

  促進新經濟守正創新

  一方面,新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重要動力源泉,應着力培育,助力新經濟發展壯大,釋放創新活力。另一方面,新經濟發展仍面臨挑戰,比如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出現,對監管的包容審慎要求越來越高;新經濟對數據的應用涉及方方面面,但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問題逐步凸顯;新經濟既可能讓數據成爲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也加劇行業壟斷……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爲,要關注被數字鴻溝阻隔的羣體,也要應對好由於新經濟加劇市場競爭引發的貧富分化問題。比如,新的商業模式可能對相關傳統行業造成衝擊,帶來線上線下模式收入分化。新經濟也可能存在“贏者通吃”問題,加大收入差距。政府應扮演好制度建設者和社會兜底者的角色,讓大多數人享受到經濟繁榮的成果。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數字經濟研究室主任蔡躍洲建議,監管和規制需行業主管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共同配合,對新經濟領域特別是在圍繞互聯網平臺形成的生態體系中處於主導地位的企業行爲及時跟進、認定並進行相應干預。

  另外,新經濟當中的隱私保護問題也值得關注。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認爲,監管部門要對數據鏈條進行梳理、科學分類,明確數據權屬,從而對企業利用數據的行爲進行監管。還要把數據運用、數據收集和完全以加工整理數據爲基礎的公司分開,啓用專門數據監管機構發放牌照,使數據收集、運用、加工、整理、銷售、服務成爲專門業態,從現有大公司裏分離出來。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摘自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2020-12-22)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