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外匯局王春英:建議企業財務管理堅持匯率風險中性原則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王春英日前在《中國外匯》雜誌就匯率風險管理撰文建議,企業應聚焦主業,財務管理應堅持匯率風險中性原則。王春英指出,企業應適應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市場環境,克服匯率浮動恐懼症,理性面對匯率漲跌。在審慎安排資產負債貨幣結構,合理運用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保持財務狀況的穩健和可持續的同時,專注發展主業,不要將精力過多用於判斷或投機匯率走勢,避免背離主業或將衍生品交易變異爲投機套利,承受不必要的風險。

  王春英指出,目前我國企業避險保值意識亟待加強。據外匯局此前爲解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現狀,針對2400多家企業開展了問卷調查說得到的結果顯示,在人民幣匯率市場化進程中,企業的匯率風險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一是風險管理意識相對薄弱。大多數企業匯率風險敞口對衝比例較低,甚至有企業不進行任何金融避險。一些大型外資企業超過100萬美元以上的敞口就會制定匯率風險管理策略,而部分國內企業持有上億美元的風險敞口,仍缺乏匯率風險管理意識。二是風險管理較爲被動。調查顯示,僅20%的企業能夠嚴格遵照財務紀律,主動、及時規避匯率風險。相當一部分企業習慣在匯率波動加劇時才重視匯率風險管理,一些企業甚至利用外匯衍生品謀取收益或從事套利,偏離主業。三是匯率風險管理不到位導致“匯率浮動恐懼症”。市場供求變化決定了匯率雙向波動的自然特徵,但一些企業不習慣匯率波動。越缺少科學有效的匯率風險管理,越擔心匯率波動。

  王春英指出,影響企業選擇匯率避險的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以往匯率單邊走向助長企業押注匯率。歷史上人民幣匯率長期處於單邊走向,波動幅度很窄,人民幣匯率趨勢預測比較容易,客觀上助長了部分企業押注人民幣匯率的傾向。二是企業不熟悉外匯衍生產品。相當數量的企業認爲,現有外匯衍生品總體夠用,增加新品種的需求並不十分迫切。對外匯衍生產品越熟悉的企業,辦理外匯衍生品套保的比例越高。但仍有相當數量的企業不熟悉外匯衍生品。三是部分企業仍存在“賭博投機”心態。很多企業對套期保值認識不到位,習慣將外匯衍生品價格和到期市場價格比較,並以此作爲財務管理的業績考覈依據。這表明企業對套期保值認識不到位,風險中性意識仍有待提升。四是部分企業認爲套保成本高。

  從外匯局此前的調查結果可知,部分企業的資產負債管理存在過度順週期問題。在人民幣升值期間,通過增加外幣債務(包括向境內銀行借用外匯貸款)和加槓桿等方式,進行過度“資產本幣化、負債外幣化”資產配置,賺取人民幣匯率價差收益。對此,王春英強調,盲目的順週期財務運作極易引發風險,從微觀層面看,企業不結合主業、經營實際狀況合理佈局自身資產負債結構,而通過財務運作過度增加槓桿和負債,盲目增大外匯風險敞口,在人民幣匯率波動時將面臨風險;從宏觀層面看,在匯率有單邊走勢預期時,如果都不採取套期保值,市場主體一致性行爲將加速匯率單邊走勢,引發外匯供求矛盾以及外匯市場無序調整。

  對此,王春英建議企業應聚焦主業,財務管理應堅持匯率風險中性原則。應適應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市場環境,克服匯率浮動恐懼症,理性面對匯率漲跌。應審慎安排資產負債貨幣結構,合理運用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保持財務狀況的穩健和可持續。應專注發展主業,不要將精力過多用於判斷或投機匯率走勢,避免背離主業或將衍生品交易變異爲投機套利,承受不必要的風險。

  據瞭解,爲了更好地滿足市場主體的匯率風險管理需求,近年來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穩步發展,在豐富交易工具、擴大參與主體、優化基礎設施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2019年,國內外匯市場交易量29.1萬億美元,較2005年增長21倍,其中即期和衍生品交易量分別爲11.4萬億美元和17.7萬億美元。外匯衍生品不斷豐富,目前已覆蓋遠期、外匯掉期、貨幣掉期、普通歐式期權及其組合等多種交易品種。外匯衍生品市場參與銀行日益增多,2019年末,具有對客即期和衍生品資格的銀行分別爲518和105家,包括大中小型和中外資各類銀行,市場服務可覆蓋全國各地區,基本不存在空白。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中國金融信息網 2020-12-02)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