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和證監會近日發佈指導意見,明確鼓勵國有大股東“培育注資”控股上市公司。業內人士分析認爲,如果軍品資產能順利注入軍工上市公司,將極大提高相關央企的資產證券化水平,對軍工企業而言將是巨大的突破。結合中國重工前期發佈的重大資產重組方案,軍品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有望在近期獲得突破,我國軍工資產重組可能進入全新時代。
整體上市兩條路徑
據國資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培育注資”,除了解決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外,還可以提高集團的資產證券化率。比較成功的案例是華潤、中國黃金和三峽集團。
其中,華潤的經驗主要形成於H股,即一旦母公司將某一業務培育成熟,即注入上市公司,之後公司在二級市場將明顯走強。A股市場的典型案例是中國黃金,在中國黃金的幾塊業務中,探礦業務具有很大不確定性。探礦是高風險與高收益並存,如果失敗鉅額投資就將損失,但一旦項目成功,則會帶來巨大收益。
因此,由上市公司拿股民的錢去做高風險的事情,通常不容易獲得股東大會通過。那麼這時就可利用集團優勢,先進行前期投資,如果成功再按市場價格賣給上市公司。中國黃金正是利用這一方式,實現了公司高速成長。三峽集團與此類似,即當水電發電機組開始發電時,就將資產注入長江電力,以此實現集團資產的證券化。
上述負責人表示,目前央企集團公司整體上市有兩種路徑:一是“一個集團一個公司上市”,例如中交集團、中鐵建和中鐵工等;另一個是“一個集團分若干個板塊上市”,比如華潤、中海油、中航工業等等。
“整體上市指的是集團公司全部資產的證券化,具體上市公司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幾個。”集團公司採取哪種模式,要看具體情況。一般說來,當主業高度集中,或者市場比較好時,更適合於一個平臺整體上市。當主業之間聯繫不強,或者市場不好時,分板塊上市更有利於實現公司募集資金的最大化,也有利於市場分步承受募資壓力。
“今年最有趣的現象是,原來選擇一個平臺上市的中石化,現在正在改成分板塊上市。”該負責人表示。
軍工重組面臨突破
該負責人在接受中國證券報採訪時表示,一般採取“培育注資”方式的多爲大型企業集團,而高科技和創新性企業由於項目前期存在風險,因此也適用於此種模式。
業內人士認爲,目前在國有集團公司版圖中,軍工類資產證券化率相對較低。考慮到近期中國重工重大資產重組傳遞出的信號,以及高層頻繁造訪軍工企業,兩部委鼓勵“培育注資”或可催生更多市場機會。
5月24日,中國大型造船企業--中國重工發佈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的書面通知,其正在籌劃與本公司相關的重大事項,涉及軍工重大裝備總裝業務,而這一資產重組也“屬境內資本市場重大無先例事項”。目前,這一事項仍需向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及國有資產管理等部門諮詢論證,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光大證券研究員陸洲認爲,如果中國重工能夠重組注入軍工重大裝備總裝業務,那就意味着核心軍品上市已經不存在障礙,軍工重組政策出現了驚人的前進與突破,這對提升上市公司資產盈利水平和提高板塊整體估值具有重要意義。
而在軍工類集團中,由於中航工業旗下有20餘家控股上市公司,集團整合意願強烈,集團一直以來也基本是以重組形式將各板塊資產注入到平臺公司之中,特別是在今年國防科工局人事變更後,集團資產證券化的速度明顯加快。有鑑於此,業內人士認爲此次兩部委鼓勵國有大股東通過“培育注資”加速控股上市公司重組,對中航系公司的資產重組將是利好。特別是近期受美對敘利亞要動武消息影響,軍工板塊已經有所活躍,建議關注中航工業資產整合預期比較強烈的哈飛股份、中航飛機和洪都航空、航空動力等公司。
對於軍工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是否還有政策障礙的問題,上述國資委負責人表示:“要兼顧外部條件和內部保密需求。”但可以肯定的是央企資產證券化水平正在不斷提升。“就像是中船重工,最初上的可能是百分之二三十,現在到六七十,後面可能就到八九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