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週一(3月16日),美國財政部公佈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2020年1月份,外資淨買入美國國債(下稱“美債”)1617億美元,持倉規模達6.857萬億美元。中國時隔6個月再度增持美債,持倉規模增至1.08萬億美元。但與此同時,1月份美國公司債卻遭遇大幅拋售,外國投資者當月大舉減持了創紀錄的318億美元美國公司債。
從美債持倉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來看,日本連續第八個月蟬聯美國最大海外債主,當月日本增持568億美元美債,倉位升至1.21萬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英國1月份大舉增持美債,淨增持401億美元,倉位增至372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總體而言,前十大美債海外持有國多數增持美債,僅有排位第五、九和十名的愛爾蘭、開曼羣島、比利時有減持行爲,減持規模分別是104億美元、143億美元和8億美元,而包括日本、中國、英國、巴西、盧森堡、瑞士、中國香港在內的七個國家則合計增持美債1146億美元,由此計算,前十大持有國於1月份淨增持美債規模達891億美元。
中國方面,1月份增持美債87億美元,爲2019年6月來首次增持,倉位增加至1.08萬億美元。而環顧過去的一年,中國多數時間均在減持美債,僅在2019年1月、2月、6月小幅增持美債24億美元、42億美元和23億美元,而在3月、4月、5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分別減持美債104億美元、75億美元、28億美元、22億美元、68億美元、11億美元、8億美元和124億美元。
鑑於TIC報告數據存在時滯性,美債海外主要持有國/地區的持倉行爲並未反映近期美債收益率變動帶來的影響。2020年1月份,指標十年期美債收益率由1月初的1.919%下跌了約40個基點,至1月末的1.517%。
2020年1月上半月,在投資者對於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樂觀情緒推動下,十年期美債收益率陷入2%區間,但自美東時間1月15日開始,由於市場對於美國經濟前景出現悲觀預期,十年期美債收益率開始向下突破。當日,美國勞工部公佈的數據顯示,12月美國最終需求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上升0.1%,11月爲持平,而此前市場人士普遍預計12月PPI上升0.2%。另外,美聯儲當日公佈的經濟褐皮書顯示,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繼續對企業造成傷害,製造業領域出現裁員的報告。美聯儲在其報告中表示,大多數聯儲所轄地區的製造業活動持平。
時間迴歸當下,2020年2月末開始,由於海外疫情的迅速蔓延疊加石油生產國發起價格戰,令全球經濟增長前景蒙陰,投資者的恐慌情緒驟升,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加速下行,並在3月9日創下歷史低位的0.318%;30年期美債收益率也創下了0.702%的歷史新低,首次突破了1%的關口。
3月份以來,美聯儲先後開展兩次意外降息救市,然而面對降息效應,美債並未重返紀錄低位,甚至在美股暴跌之時,美債市場並未顯現避險屬性,綜合市場觀點來看,一方面美債收益率在技術層面上已經呈現出最超賣水準;另一方面,投資者對於全球經濟的預期極度悲觀,因而開始無差別拋售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