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17日發佈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9.3%,增幅逐月回落,各月增幅分別爲13%、8.2%、5.2%。
3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僅5.2%,其中中央財政收入還出現了負增長,同比下降1.4%。
財政部表示,3月全國財政收入增幅較低特別是中央財政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受經濟增長放緩、出口退稅增加較多、個人所得稅上下年繳庫錯月等因素影響,扣除特殊因素後中央財政收入增長約5%。
“財政收入的表現跟經濟走勢密切相關。近期經濟增速放緩,財政收入增幅也就比較低。”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說。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速爲7.4%。首季度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宏觀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
張斌還表示,當前中國正處在經濟轉型期,加上營改增以及各種減稅措施的推行,都影響到財政收入的增長。
從具體稅種來看,作爲中國第一大稅的增值稅一季度收入7594億元,同比增長9.4%。考慮營改增因素,同口徑增長4.8%。
受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下降以及擴大營改增試點範圍增加進項稅抵扣等影響,一季度中央增值稅5218億元,增長僅4.8%。
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PPI同比下降2.0%。PPI連續負增長顯示製造業需求繼續萎縮,對相關稅收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不過,一季度增值稅的減收主要體現在中央。同期地方增值稅大幅增長21%,這主要是因爲由營業稅改徵的增值稅666億元全部屬地方收入,增長1.1倍。
受企業效益下滑、企業利潤增長放緩的影響,一季度工業企業所得稅1906億元,增長僅0.2%。
同樣作爲主要稅種的國內消費稅也表現不佳,同比增長僅4.8%。
對於未來財政收入的走勢,財政部預計,受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以及去年下半年收入基數逐步提高等因素影響,後幾個月全國財政收入增長可能將繼續呈放緩態勢。
與財政收入增速的放緩形成鮮明對比,今年一季度政府性基金,尤其是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仍保持高速增長。
財政部數據顯示,1至3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13063億元,同比增長34.9%。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850億元,同比增長8.6%;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本級)12213億元,同比增長37.3%,主要是受土地成交額增加拉動,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0802億元,同比增長40.3%。
無論在稅收還是政府性基金中,賣地都爲地方收入貢獻了很大一塊。專家提醒,應警惕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過日子。
當前,一些地方政府出於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的雙重考量和追求,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賣地衝動”,受到各界廣泛詬病。
從今年1月23日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審計廳(局)陸續公佈了各省份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其中,“地方政府性債務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程度較高”就成爲了各省級審計報告中最受關注的問題。
專家指出,土地財政明顯不可持續。各地應努力調整產業結構並擴大消費,爲財政收入提供穩定可持續的稅源保障。
張斌表示,當前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爲了保持短期經濟增長,可以通過減支增收予以調節。比如通過稅制改革,徵收資源稅等輔助性稅種來增加財政收入。
但他提醒,應注意不要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避免削弱經濟增長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