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呈現“弱復甦”跡象。隨着相關部門持續出臺一系列穩增長穩外貿、活躍資本市場等措施,明年中國經濟能否明顯觸底反彈,頗受市場關注。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主任兼九方智投首席經濟學家肖立晟在近日由九方財富子公司九方智投舉行的2024九方金融研究所年度投資策略會間隙,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磨底走向復甦”正成爲中國經濟的主線。
在他看來,明年中國經濟能否有效復甦的最大挑戰,仍來自地產和出口兩個部門能否持續恢復,並帶來有效需求的明顯回升。
“目前,相關部門已出臺一系列穩外貿與支持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措施,關鍵是將這些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肖立晟強調說。需要注意的是,明年經濟格局可能出現一個較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約束今年經濟刺激政策的兩個條件——人民幣匯率貶值所引發的貨幣政策約束以及房地產市場低迷對地方政府財政擴張的約束,都可能將消失,這有助於中國相關部門出臺更積極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措施助力中國經濟穩健復甦。
肖立晟向記者強調說,考慮到歐美國家經濟面臨衰退風險,以中國爲代表的新興市場有望再度成爲明年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力。
明年穩增長政策的“位置”更加突出
《21世紀》:下半年以來,有些人感覺中國宏觀經濟復甦進程不如預期,主要由哪些因素造成?
肖立晟:整體而言,今年中國經濟呈現弱復甦態勢,一季度經濟恢復超預期,二季度明顯回落,三季度起呈現邊際修復態勢,但總體而言,全年經濟復甦仍不及年初預期,這主要是由三方面因素造成:一是疫情期間國內居民、企業資產負債表受損,導致居民消費、企業開支意願不足,復甦持續性相對較差;二是房地產市場表現低迷,部分房企流動性風險增加,導致房地產投資、新開工、施工等數據同比增速持續下行,不僅影響居民購房意願,也對國內經濟形成拖累;三是海外經濟持續降溫,外需表現不佳。
《21世紀》:明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如何?影響明年中國宏觀經濟繼續好轉的挑戰有哪些?
肖立晟:展望2024年,穩增長政策的位置將更加突出,經濟增長目標保持較高水平,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將進一步聯動發力,“磨底走向復甦”將成爲中國經濟的主線。對中國經濟而言,明年經濟持續復甦的最大挑戰,仍然來自地產和出口兩個部門能否持續恢復,並帶來有效需求的明顯回升。爲了解決這些問題,各類穩增長、穩外貿政策需持續加碼,對於地產的寬鬆政策也需繼續出臺。
《21世紀》:很多人將人民幣匯率走勢視爲評估中國經濟是否持續好轉的重要觀察對象。今年人民幣匯率經歷大起大落,明年人民幣匯率是否有機會收復“7”整數關口?
肖立晟:2024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有望回升至“7”以內。雖然短期而言,仍挺難看到明顯的利好因素驅動人民幣匯率繼續升值,但就中期維度而言,國內經濟復甦的大方向相當確定,加之美聯儲加息週期基本結束,2024年大概率轉向降息,這意味着後續中美經濟基本面和貨幣政策之間差異將持續縮窄,人民幣匯率也將受益於此。因此,在經歷一段時間的震盪後,人民幣匯率或將迎來新一輪升值。
多管齊下“出清”房地產風險
《21世紀》:近期房地產市場風險倍受關注,當前引發房地產市場風險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妥善處理房地產市場風險?
肖立晟:當前房地產市場風險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三點,一是近兩年部分房企出現流動性風險,進而影響房地產企業拿地、開發、投資、施工、竣工整條產業鏈,並對土地財政的運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二是房地產市場萎靡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加重,居民收入增長預期放緩,購房意願下降,且與地產市場萎縮形成了負反饋;三是當前我國居民部門償債壓力不小,儘管橫向比較而言,居民部門槓桿率這一指標仍有提升空間,但考慮到我國居民部門收入在GDP的佔比明顯低於其他國家,居民部門後續的加槓桿能力未必很強。
爲了有效應對房地產市場風險,國家相關部門已從居民(需求)和企業(供給)兩方面入手,在當前政策的基礎上,通過降低利率、放開限購、調降首付比、提供應急流動性、成立保障基金等多方面入手,儘快消除地產市場的潛在風險,推動國內經濟回到潛在增長水平附近。
《21世紀》:房地產市場若要明顯復甦,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肖立晟:就以往經驗而言,房貸利率領先商品房銷量增速約半年時間,但在本輪地產週期裏,上述規律已被打破。具體表現在2022年以來,我國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持續下行,但房地產成交量卻持續萎縮,房地產價格也在持續回落。
結合最近數月的一系列房地產數據分析,下半年以來我國地產市場“磨底”的跡象愈發明顯,且當前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已經大幅回落至潛在需求水平附近,後續進一步下降的空間不大。我個人認爲,目前地產市場正處於底部區間,百城住宅價格指數也顯示二、三線城市住宅價格已有所企穩。不過,地產市場能否反彈並迎來新一輪上行,仍然取決於後續政策的力度。
目前一個比較樂觀的信號是,今年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已經比較充分,明年不排除在一個較低的基礎上,政府部門可能給予房地產企業一定的空間,令房地產市場呈現更明顯的企穩復甦跡象。
《21世紀》:房地產市場的復甦,離不開民衆的購房意願持續回升,目前政府部門已出臺多項政策降低民衆的購房門檻,這能否帶動民衆購房意願迅速回升?
肖立晟:就以往所有國家的房地產投資經驗而言,無論是中國美國,還是其他國家,要想讓居民買房,就得先讓房價漲起來,若房價不漲,居民是不會買的。因爲推動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除了剛需,還有一定比例的投資需求。
目前,房貸利率的進一步下調,有助於改善居民對未來房價的預期,陸續開始考慮買房,一旦房價出現回升,更多民衆的購房需求就會隨之上漲,逐步推動國內房地產市場企穩發展。
《21世紀》:由於房地產市場不景氣,部分金融機構對房地產市場的信貸支持仍顯得顧慮重重,相關部門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否需要央行提供房地產貸款資產收購的再貸款操作呢?
肖立晟:當前金融機構對房地產“不敢貸”的問題,主要是由於收益與損失的不對稱,導致金融機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避險”行爲。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相關部門首先需要在制度層面,明確金融機構對地產行業信貸支持過程的權利與責任,提升金融機構自主放貸的意願。與此同時,央行提供房地產貸款資產收購的再貸款操作,也是可以考慮的選項。
未來出口增速降幅有望繼續收窄
《21世紀》:受中美關係波動與全球經濟環境影響,今年以來中國外貿呈現高位回落態勢,這種狀況還將持續多久?未來中國外貿持續穩健增長的新動能會有哪些?
肖立晟:當前中國出口增速的底部可能已經出現。2024年出口增速降幅有望繼續收窄,但轉正仍面臨阻力。至於外貿市場能否回升,主要取決於全球經濟基本面的變化,當前中國政府部門已出臺多項穩外貿政策,因此首先要將已出臺的穩外貿政策落到實處,隨着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未來中國外貿增長的新動能還是在於高新技術產品,比如與新能源和高端製造相關的一系列製造業產品。
此外,在做出口增速預測時,我們需密切關注兩個指標,一是全球的貿易增速,這與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密切相關,二是中國在全球出口市場的份額還有多大的提升空間,這個數值代表着中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兩者相乘,我們基本能測算出未來中國的大概出口增速變化。
疫情之前,中國在全球出口市場的份額約在14%左右,在當前國際形勢變化與大國博弈升級的情況下,未來這個數值有可能還會下降,考慮到明年歐美經濟衰退風險增加令全球貿易增速未必能明顯上升,因此中國明年出口增速仍面臨一定壓力,但出口增速降幅將會收窄。
《21世紀》:近年人民幣在跨境貿易投資的結算規模日益擴大,要讓人民幣在國際經濟活動進一步提升結算規模與結算佔比,還需在哪些方面發力?
肖立晟: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的有序推進,當前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仍是進一步完善境外人民幣市場建設,提升跨境人民幣業務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主動創造境外人民幣的使用環境,提升全球市場對人民幣的使用需求。尤其在人民幣國際結算的金融基礎設施方面,相關部門仍需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全球清算服務網絡,使之更加高效、便捷。
活躍資本市場需先改善國內經濟表現
《21世紀》:下半年以來,相關部門一直鼓勵長期資本入市,出臺多項活躍資本市場的舉措,但A股市場仍相對低迷,這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要落實國家提出的“活躍資本市場”目標,相關部門還應考慮採取哪些措施吸引各路資本入場?
肖立晟:當前A股市場低迷,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國內經濟復甦並不順暢,物價水平偏低,企業盈利同樣表現不佳;二是中美利差倒掛幅度仍然較大,國際資本有迴流的傾向,北向資金持續流出;三是居民信心恢復緩慢,市場缺少增量資金。
面對這些挑戰,相關部門可以考慮繼續從三大方面切入,持續改善當前市場的資金狀況:一是繼續優化社保、保險等中長期資金的考覈方式,提升股市對於長期資金的吸引力;二是繼續進行資本市場改革,完善A股相關制度,提升上市公司的競爭力與盈利能力。三是相關部門還需做好個人投資者保護工作,增強個人投資者對A股的信心。
《21世紀》:近期北向資金流出的確成爲影響A股市場交易情緒的重要風向標。要吸引更多北向資金入場,相關部門應做好哪些工作?
肖立晟:通常情況下,北向資金的進出,主要受到市場和經濟基本面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國內經濟表現和投資者預期,是影響北向資金進出的重要因素。因此,相比一些吸引增量資金入場的政策,相關部門還需從深層次入手,通過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改善國內經濟的表現,並通過改革提升中長期的宏觀經濟潛在增長率,才能夠從根本上吸引更多北向資金入場。
美聯儲何時降息取決於“美國經濟是否持續走弱”
《21世紀》:隨着美聯儲加息週期結束,未來美聯儲將在多長時間維持當前高利率?
肖立晟: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轉向,將是影響2024年全球宏觀經濟走勢的主線之一。2023年12月,美聯儲在議息會議已基本宣告本輪加息週期結束,並對外釋放了一定的鴿派降息信號。但我個人認爲,就當前美國經濟基本面的表現而言,美聯儲可能不急於降息,尤其在不出現“黑天鵝”事件的情況下,美聯儲首次降息可能會在2024年下半年,且決定美聯儲降息的前提條件,很可能是美國經濟的持續走弱。
《21世紀》:在高利率環境下,歐美國家經濟均出現衰退或增速放緩跡象,明年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會有哪些?投資者如何把握明年的投資風向與潛在風險?
肖立晟:相比歐美國家,以中國爲代表的新興市場有望再度成爲明年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力。此前IMF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也表達類似的觀點。
對於投資者而言,明年需要注意的投資風險可能有三大方面,一是美國經濟的“黑天鵝”事件,包括美國經濟超預期衰退、美國商業地產爆雷、美國銀行業危機再度爆發等;二是國內房地產風險加重;三是國際地緣政治衝突升級的風險。
(工行網站特約作者:陳植)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