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理財

您所在的位置:
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7月8日
 

  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中國證券報

  ·港股市場成重要吸金地 險資南下尋找“高股息”

  “與往年相比,我們對港股的投資比例和參與度要高很多,資金主要投向高股息資產。”北京一家中型保險資管公司權益投資部負責人日前告訴記者。記者從多家保險公司調研瞭解到,今年以來,險資在權益市場加速佈局高股息資產,其中港股是重要投資方向。在今年險資舉牌的標的中,H股佔據較大比例。同時,在險資長期投資改革試點基金的投資方向上,港股、H股也常被提及。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保險配置型資金對紅利資產的重視和挖掘會不斷強化,高股息、低估值、低波動、高ROE資產將持續受到險資青睞。

  ·A股市場“高溫”概念板塊火熱 機構建言掘金五類資產

  在近期全國多地迎來高溫“炙烤”下,7月7日,A股電力板塊表現搶眼,多隻個股漲停,水電、火電、虛擬電廠等概念板塊漲幅均居市場前列。業內人士認爲,迎峯度夏拉動電力需求增長,疊加中報季即將來臨以及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加速推進帶來的積極影響,當下建議重視對電力板塊的配置。除看好水電、火電、綠電等細分方向外,製冷劑、煤炭等與製冷、發電相關的板塊同樣值得投資者關注。

  ·證券業聲譽信息管理迎新規 新增先行賠付機制等免錄入情形

  記者從業內獲悉,爲進一步完善證券行業執業聲譽信息管理機制,中國證券業協會近期對《證券行業執業聲譽信息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目前正在徵求行業意見。這是該辦法運行三年後的首次調整。記者瞭解到,此次修訂旨在落實相關監管精神,將干擾監管執法的行賄行爲納入違法失信範疇,同時鼓勵券商主動賠償欺詐發行導致的投資者損失,明確通過先行賠付機制有效減輕或消除損害的,其相關處罰信息可免於記入執業聲譽信息庫。

  上海證券報

  ·半年報行情趨於火熱 機構看好新消費與AI賽道投資機會

  7月,隨着上市公司陸續披露業績預告,A股半年報行情正式啓幕。自上週以來,華銀電力、兄弟科技、渝開發、惠而浦等多家公司在半年報業績預告披露前後股價收穫漲停,其中,華銀電力近期錄得“5天4板”,並帶動電力板塊整體走強。多家券商近期發佈A股半年報前瞻報告,認爲今年半年報行情仍以結構性機會爲主。金融領域方面,券商板塊有望受益於較高的市場活躍度,業績具備確定性;非金融領域方面,黃金、新消費、AI基礎設施領域或存在超預期機會。

  ·逾20家公司預計上半年盈利倍增 多個行業頻發捷報

  隨着半年度業績預告披露窗口期的開啓,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業績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7月7日晚,利爾化學、光迅科技、英聯股份等一批上市公司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均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7日21時,A股已有78家上市公司發佈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業績“預喜”(包含預增、略增、扭虧)公司佔比約七成,聖諾生物、川金諾等25家公司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的預增幅度上限超過1倍。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髮現,業績“預喜”公司大多來自電子、基礎化工、汽車、醫藥生物等行業領域。

  ·資金加速涌入科創領域 首批科創債ETF“日光”

  資金加速涌入科技創新領域。7月7日,首批10只科創債ETF火速啓動發行。據第三方渠道消息,10只科創債ETF均一日售罄,募集資金合計300億元,機構投資者是重要買家。在業內人士看來,科創債ETF的推出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將有效發揮公募基金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市場資金引導方面的積極作用,填補公募基金在“科技金融”債基領域的空白,推動“金融活水”向硬科技精準灌溉。

  證券時報

  ·嚴把IPO入口關 現場檢查對帶病申報說“不”

  2025年IPO第二批現場檢查名單近日出爐,共有12家擬上市企業被抽中進入到現場檢查的序列,其中上交所8家,深交所4家,遠高於去年同期的抽中企業數量。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現場檢查的本質是用市場化手段篩選“真優質”企業,防止帶病申報的企業透支市場信任,被抽中的企業增多與排隊序列中的擬上市企業同步增多相關,監管層通過現場檢查守好上市入口關,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鋼鐵水泥業盈利縮減 “反內卷”需建立長效機制

  7月1日,中國水泥協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推動水泥行業“反內卷”“穩增長”高質量發展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山東、四川兩水泥大省汛期錯峯生產正在落地。在鋼鐵生產重鎮唐山,企業正推進硬減排措施,對多種裝置減產、停產。“水泥行業的‘反內卷’行動是應對當前供過於求、惡性競爭,避免全行業系統性崩潰的關鍵。供給側錯峯生產與產能置換剛性執行,才能在需求下行期,達到供需動態平衡,實現行業健康高質量發展。”分析人士指出。

  ·“甘霖”普降!多隻QDII基金“開門迎客”

  隨着6月末國家外匯局新發放一批QDII額度,此前囿於額度從而限購、溢價的基金得以“解渴”,近期多隻QDII基金公告放寬限購額度,且部分場內ETF的溢價也有緩解之勢。作爲QDII基金兩大“去向”,港股與美股兩大市場一直是投資焦點。半程行情落幕,港股QDII基金業績大幅跑贏美股相關產品,隨着下半年行情開啓,美股納指、標普走出歷史新高,港股當前估值仍然低於歷史平均水平,多家公募依舊旗幟鮮明地看好兩大市場的投資前景。

  證券日報

  ·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重啓凸顯制度包容性 生物醫藥企業踊躍申報

  近日,恆潤達生髮布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招股說明書顯示,儘管當前公司產品尚未實現上市銷售,且處於未盈利狀態並預計持續虧損,但經評估,公司符合“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等要求,因此擬採用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申請登陸資本市場。

  ·險資年內合計舉牌20次 已達去年全年水平

  險資的舉牌潮仍在持續。港交所披露易信息顯示,近日,弘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康人壽”)舉牌鄭州銀行H股。這意味着今年截至目前,險資對上市公司的舉牌次數已達20次,已達去年全年水平。此次舉牌涉及10家保險機構和16家上市公司。業內人士認爲,低利率環境、相關政策引導等多重因素促使險資加大舉牌力度,預計這一趨勢未來仍將延續。然而,在舉牌過程中,險企也需注重風險防範。

  ·港股流動性顯著改善 目前約200家企業申請在港IPO

  截至今年5月份,相關ETP產品合計共管理資產規模接近5100億港元,較2020年增加了約30%,相關的日均成交額在同期更是顯著增加5倍,增至約400億港元。“我們希望透過更多制度創新與產品創新,更好地撬動環球市場資源,鞏固提升香港亞太區首選ETP樞紐的地位。”陳茂波表示。港股IPO儲備隊伍也持續擴大。“事實上,申請在港IPO的個案正在快速增加,至今已收到約200宗申請,較年初時的數字倍增,當中包括來自中東和東南亞的企業。”陳茂波介紹,這反映港股升勢正吸引更多企業加快推進上市計劃。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新華財經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