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新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11日在上海發佈,2017年全球金融中心發展位次排定:倫敦首次超越紐約問鼎榜首,香港取代東京進入三強,上海保持第五。
報告顯示,2017年指數排名前10位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分別爲:倫敦、紐約、香港、東京、上海、新加坡、巴黎、法蘭克福、蘇黎世和北京。
相比前一年,排名前10位的國際金融中心總體保持穩定,但位次出現一定的微調。其中歐洲地區金融中心復甦態勢明顯,經濟金融發展局面良好,在前十名中佔據四席,分別是倫敦、巴黎、法蘭克福和蘇黎世。特別是倫敦作爲老牌國際金融中心,也被稱作全球金融科技之都,創新發展優勢明顯,首次問鼎榜首。
中國在前十強排名中佔據三席,對亞洲乃至全球金融格局作用日益凸顯。其中香港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爲鏈接全球要素市場的關鍵紐帶,香港金融業GDP佔比居全球之首,2017年港股總市值達GDP總量10倍。上海聚集了股票、債券、期貨、貨幣、外匯、黃金、保險等各類金融要素市場,2017年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1428萬億元,直接融資總額7.6萬億元,佔到中國直接融資總額的85%以上。
而受日本經濟增長緩慢影響,東京排名後退一位。美洲地區金融中心發展也出現輕微下滑態勢,僅有紐約位居第二,而芝加哥首次跌出前十。
報告顯示,包括盧森堡、斯德哥爾摩和哥本哈根等歐洲城市和亞洲的大阪,排名上升明顯,反映出歐洲和亞洲經濟金融發展形勢更爲樂觀。
而排名異常的城市中,下降最多的是印度的孟買,由第30位下降至第36位,反映出印度作爲發展中國家,其金融發展過度依賴外國投資,同時受限於管理水平,外資利用率比較低。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巡視員、金融服務一部主任季家友說,上海不斷鞏固以金融市場爲核心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已經成爲金融發展環境良好的重要的國際性城市,競爭力不斷提升。新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是上海金融業發展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反映了大數據時代、金融科技時代下,上海金融業發展的國際地位。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建議,採取三大舉措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一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賬戶開放,二是支持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三是促進金融科技彎道超車。
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說,當前改革面臨的首要任務是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近年來,私人非金融部門槓桿佔GDP的比重快速上升。
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華東金融服務業主管合夥人範裏鴻表示,對標全球最高標準,上海可以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實現高質量的發展,提升上海在國際金融市場的話語權。
上海金融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季文冠,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解冬,上海銀監局副局長周文傑,上海保監局副局長王曉東,上海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賀軍,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汪榮明,上海金融業聯合會祕書長郝相君,上海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院院長、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黨委書記劉莉亞等出席發佈會。
“新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由中國經濟信息社和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共同研發,指數從金融市場發展、成長髮展、產業支撐、服務水平、國家環境五個維度,對全球範圍內符合一定條件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進行的綜合評價,反映一定時期內國際金融中心的綜合實力。到2018年,這一指數已連續8年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