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險企多元化佈局商業養老保險
 

  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養老產業的“銀髮經濟”成爲諸多險企佈局的必爭之地。業內人士認爲,未來保險機構投資渠道多元化需要建立產品准入制度,投資類型和產品需要經過授權機構進行評估,參保人員可以在符合自身風險偏好的範圍內自行選擇;另一方面,應當開放更多適合長期投資的穩健型、保障型金融產品,在提供差異化的養老金融產品選擇的同時,切實保障養老金的保值增值。

  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空間大

  目前,加快我國第三支柱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已迫在眉睫。瑞士再保險公司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個人商業化養老保險僅佔總體養老保險的2%,而全球平均水平爲5%。保監會2017年7月曾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發展仍較爲滯後。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具有養老保險功能的人身保險保費收入在全部保費收入裏佔比大約爲50%,而養老年金保險保費收入的佔比超過35%。

  以中國平安爲例,2016年末平安養老保險板塊保費收入爲152.94億元,僅佔當年公司壽險業務總收入2912.64億元的5.25%。總體來看,在政策推動下未來我國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空間巨大,商業保險公司有望直接受益於稅收優惠政策,長期來看,個人商業養老保險保費收入增長空間巨大。

  目前,多數險企正加速佈局養老保險市場,如中國平安的“科技+金融”雙輪驅動,引領養老保險市場;新華保險“一體兩翼”戰略,養老闆塊與各業務板塊形成聯動,新華保險的發展戰略是以壽險爲主體,以養老產業和健康產業爲兩翼,重點銷售養老年金、健康險、醫療險等保障型產品;中國太保通過太保壽險、長江養老保險、太保安聯健康險形成健康養老保險體系,截至2017年6月末,長江養老第三方投資管理資產達1728.5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7.4%;第三方受託管理資產達到756.6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6%;中國人壽推進養老產業佈局,與華爲公司建立了智慧養老聯合創新實驗室。

  多元化投資需建立准入制度

  民生證券分析師周曉萍認爲,養老保險的投資渠道多元化需要建立產品准入制度,投資類型和產品需要經過授權機構進行評估,參保人員可以在符合自身風險偏好的範圍內自行選擇;另一方面,應當開放更多適合長期投資的穩健型、保障型金融產品,在提供差異化的養老金融產品選擇的同時,切實保障養老金的保值增值,例如目標日期基金(TDF)、目標風險基金(TRF)、專業管理賬戶、平衡型投資組合等。

  “商業養老金管理,安全性永遠是第一位的,收益是第二位的。”保監會人身險監管部主任袁序成日前表示,要在確保商業養老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長期穩健收益,不能簡單追求短期高收益,因爲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

  袁序成指出,相比第一、二支柱背後分別由政府信用、企業信用作爲支撐,以商業養老保險爲主的第三支柱,完全是個人自主參加、自願繳費、自我積累,個人是用自己的錢爲養老儲備,因此個人對於資金的安全性要求更高,更追求穩定有保證的收益。

  袁序成認爲,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還需堅持以下四點,一是不盲目照搬照抄部分發達國家的做法和經驗,需要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養老保險體系。二是商業養老保險要長期鎖定,終身領取,不能一次性領完或短期內領完。確保活到老領到老,避免出現人還活着,養老金已花光的問題。三是建立個人稅收優惠政策,引導個人主動積累養老資金。四是保險機構要發揮專業優勢,平衡養老保險金管理的各個階段,覆蓋了投保人在繳費之日起整個生命週期。由於養老保險管理週期長達幾十年,既要考慮匯率利率等經濟因素對投資收益率的影響,又要考慮長期風險,這對管理機構的長期資產負債匹配管理能力和精算專業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本資訊內容摘錄自第三方機構或組織,僅供參考,不代表工商銀行觀點。對於任何因使用或信賴本資訊而造成(或聲稱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

(摘自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2018-01-17)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