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仍需創新產品形式
 

  隨着綠色產業發展,當前我國銀行業也加快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將信貸業務向綠色產業傾斜。但有別於傳統信貸業務,綠色信貸缺少足夠的內生動力,綠色產業缺乏統一標準等,需要銀行業創新綠色信貸方式,以實現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

  “如果沒有工行的綠色貸款,西溪溼地不可能保護、發展得這麼好。”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生態研究中心主任劉想日前對記者說,如今的溼地公園遊客逐年增加,2017年營收1億多元,達到收支平衡,水質從劣5類變成2類,鳥類品種從79個上升到175個。

  “門票、船票等收費權質押,是做西溪溼地貸款時的一大創新。”中國工商銀行浙江省分行營業部副總經理魏洋說,在西溪溼地綜合保護項目二期、三期工程實施前,資金需求量大,但又缺少足夠的抵押物,不創新貸款擔保方式,溼地保護很難進行下去。

  和溼地項目貸款類似,銀行業在支持綠色產業時,缺少完善的外部相關配套環境和措施,缺少一些有形資產流轉平臺、流轉市場和信息交流平臺,抵質押相對困難。政策上也多以鼓勵綠色金融發展爲主,缺少足夠激勵。

  業內人士建議,鑑於銀行在綠色信貸項目上往往採用相對優惠的利率,在盈利能力上相對較弱,監管部門應加大對綠色金融的正向激勵,銀行業本身也應積極創新產品形式,合力助推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

  實際上,政策層面對綠色金融多有支持。如,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5省(區)選擇部分地方,建設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央行探索把綠色信貸納入貨幣政策操作合格質押品範圍和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中,以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金融投入力度等。

  不少銀行也正在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力度。如,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實現了光伏發電收益權的資產證券化,中國工商銀行爲美麗鄉村建設開發“民宿貸”、爲生態景區開發“旅遊貸”等,大多獲得了不錯的效益。

  隨着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綠色投資、綠色金融發展也遇見前所未有機遇。據機構測算,未來5年,我國綠色金融資金需求規模或達14萬億元到30萬億元之間,綠色信貸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又進一步要求銀行業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形式。

本資訊內容摘錄自第三方機構或組織,僅供參考,不代表工商銀行觀點。對於任何因使用或信賴本資訊而造成(或聲稱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

(中國金融信息網 2018-02-07)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