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全球經濟復甦共振,美元趨勢性強週期結束,人民幣匯率升值與資本重新流入,將推動人民幣資產再定價。業內人士認爲,經濟復甦與美元弱勢並行環境下,人民幣資產重估過程中權益及商品類資產表現值得期待,固收資產難有大表現,但調整有望放緩。同時應看到,開年以來資產波動強度超預期,表現有一定非理性,資產重估需要過程也可能存在反覆,年初大漲大跌後,各類資產波動可能趨緩。
講故事的人已不同
1月3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爲6.3312,在連升7日後首度出現回調,但仍比2017年末調升超過2000個基點。開年以來僅一個月,中間價已升值3.2%,升幅超過2017年全年的一半,迫使市場參與者紛紛上修預測價位。
不光是人民幣匯率,開年以來諸多大類資產的表現都是超預期的,股市上漲、債市下跌、商品漲價、美元貶值、非美貨幣升值,揭示了市場風險偏好顯著上升,背後隱含的則是對經濟與通脹預期的變化。
這一幕與2016年底“特朗普交易”風生水起之時何其相似。2016年11月,特朗普勝選引發了市場對於美國減稅、基建等政策的猜想,提振了市場對於美國經濟增長與再通脹的預期,並由此引發各類資產價格劇烈波動,股票和商品漲價、債市走弱、美元升值,美元指數隨後在2017年1月衝高103.82點,刷新十餘年高位。
外匯市場表現成爲區分這兩輪行情最顯著的特徵。彼時,美元強勢,非美疲軟;如今恰恰相反。
同樣是基於經濟增長和再通脹的預期,一前一後美元表現卻截然不同,關鍵在於,前幾年美元升值講述的是美國經濟領先復甦的故事,眼下以歐元及新興市場貨幣爲代表的非美貨幣升值講述的則是其他經濟體追趕美國的故事。聽故事的還是那些人,但講故事的已換了人。
當下市場公認的“故事”在於,隨着全球經濟復甦共振,其他經濟體經濟增長及政策取向逐漸向美國收斂,將推動非美貨幣對美元升值,從而使美元指數承壓。
華泰證券李超團隊認爲,美元升值的中長期核心因素來自美國領先其他發達經濟體復甦的週期差,當歐洲等發達經濟體都確認復甦之後,美元指數將轉而進入一輪弱勢長週期。
中金公司樑紅等業內人士重申,2018年全球加息週期有望進入追趕者加速、政策差縮小的下半場,美元將繼續面臨增長差和政策差縮小帶來的下行壓力。在美元指數跌破90後,最近他們將對2018年美元指數點位預測下調至87。
美元貶值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非美貨幣對美元升值。在開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3%的同時,美元指數下跌超過3%,顯示美元走弱仍是最近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最主要原因。
不少機構認爲,如果美元繼續走弱,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難以止步。
升值是開頭還是結尾
2017年,約有120個經濟體的GDP同比增速上行,是2010年以來全球最廣泛的經濟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本月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2017年全球GDP增長3.7%,比2017年10月的預測高出0.1個百分點,同時將2018年和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均上調0.2個百分點。鑑於當前市場相對看好非美經濟體復甦的邏輯難以證僞,美元繼續走低的壓力仍存在,美元對人民幣走低可能還未到底。
興業研究指出,美元指數跌破90關鍵支撐位,已確認美元中長期熊市,而非美貨幣相對美元大概率進入趨勢性升值行情。
從雙邊匯率角度看,美元走弱將相應帶動美元對人民幣貶值。同時,美元走弱也會引發資金流動變化,並引起匯率及利率變化。前些年,因美聯儲在發達經濟體中率先啓動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美元流動性收斂預期上升,推動資金流向美元及相關資產,非美經濟體普遍面臨資本外流的壓力。隨着全球經濟復甦共振,市場風險偏好提升,美元走弱,可能驅動資金迴流非美髮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
此外,機構認爲,人民幣幣值也將得到基本面的支撐。樑紅等人表示,歷史上,人民幣匯率預期長期與名義增長和企業盈利密切相關,因爲較高的增長和投資回報率會吸引資本流入。中國經濟基本面改善有望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目前中國與其他主要國家的利差可觀。另外,2014年以來,企業部門累積了大量實際意義上的人民幣“空頭”,而近期人民幣套利成本的大幅上升可能會觸發這些“空頭”平倉。鑑於此,其將對2018年底美元對人民幣匯價預測由之前的6.28調整爲6.18。
國泰君安固收研究覃漢團隊認爲,近期人民幣大幅升值,美元疲弱僅爲外部原因,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經濟企穩,貨幣和監管政策領先海外,催化劑則在於企業居民的結售匯意願增強。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團隊稱,隨着美元升值預期變化,前期企業囤積的美元頭寸可能逐步結匯,將支撐未來人民幣處於偏強態勢,至少難以回到貶值狀態。該團隊先前的一份市場調查顯示,市場對2018年人民幣升值幅度的判斷存在差異,但在方向上已基本沒有分歧。
人民幣資產重估“胎動”
從NDF和CCS等衍生工具來看,目前人民幣升值預期尚處於復甦早期,但可確定的是,單邊貶值預期已被打破,已足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人民幣資產重估。進一步看,當前風險偏好提升、人民幣升值、資金流出美元資產、中國經濟企穩、金融風險得到管控,諸多因素也支持人民幣資產重估的判斷。
覃漢團隊指出,從海外經驗來看,匯率企穩並升值,最直接的影響在於跨境資金將會流入,形成國內資本市場的增量資金,理論上會助漲本幣計價的資產價格。
隨着人民幣恢復升值,2017年境外機構已開始重新增持人民幣股票和債券資產。據央行數據,2017年境外機構和個人增持中國境內股票約5255億元,增持中國境內債券約3462億元。
中金公司固收研報指出,在人民幣升值及全球風險偏好提升的情況下,內地資本項目下資金流入在加速。債券市場上,近期可觀察境外機構在大量增持人民幣債券,最近幾周淨買入量創了歷史新高。流入香港股市的增量資金也非常可觀,直接推動了恆生指數創新高。
李超團隊稱,當前人民幣依然處在升值通道之中,資金迴流境內在2018-2019年有望成爲長期趨勢,看好境內A股、銅和黃金等商品投資價值,A股市場值得戰略性看多。
覃漢進一步指出,在過去一輪人民幣貶值週期中,股、債、房地產均經歷了擠泡沫的過程。當前人民幣貶值週期結束,並形成了升值預期,大類資產將迎來重估,就相對強度而言,最看好A股,其次是地產,最後是債券。
業內人士表示,股票資產迎合了當前風險情緒上升,也有經濟復甦、企業盈利改善支撐,商品資產則受益於在通脹預期、經濟增長及特朗普基建投資計劃。相比之下,經濟增長、風險偏好情緒及貨幣政策邊際收緊均對債市不利,但中國債市經歷一年多調整後,利率及內外利差水平均處於高位,無論對國內基本面還是對海外債市,都表現出一定超調,因此雖然趨勢難言逆轉,但調整可能放緩。
需指出的是,資產重估需要一定過程,更需要經濟基本面配合,而當前我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經濟上行斜率較緩,而本輪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處於全球流動性緊縮週期,也可能制約增量資金流入規模,因此應理性看待資產重估的前景。在開年匯市、股市、債市演繹極致單邊行情之後,短期資產“估值”可能已經走在“基本面”之前,雖然未來各類資產價格運行的方向大概率會得到延續,但步伐可能放緩,也有可能出現階段性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