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國務院辦公廳對2017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激勵,太原市陽曲縣因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工作有力、社會資本參與度高,被通報表揚並獲得政策優先傾斜支持。
2017年以來,陽曲縣積極推廣、探索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益項目的建設和運營,目前已有實質性進展的PPP項目9個,引進社會資本達17.16億元。省定貧困縣陽曲縣2017年縣級地方財政收入不到5億元,如何有效撬動社會資本改善民生?怎樣才能既實現金融創新也做到風險防範?筆者走進陽曲縣實地調研。
補齊民生服務短板加快改善民生步伐
仲夏的陽興公園裏綠樹掩映、流水嘩啦、衆鳥啁啾,人們在公園裏或嬉戲遊玩,或散步健身,或呷茶看綠,美輪美奐的音樂水幕噴泉一會兒金鵬展翅,一會兒直衝雲霄,引得遊人紛至沓來。“太驚訝了,建設得非常快,纔不到一年時間,和以前的公園已經是兩個面貌,特別是音樂噴泉很壯觀”,家住陽曲縣城的王佳瑞說,自今年6月1日開園以來,她每週都帶着孩子老人來公園遊玩。
據陽曲縣住建局局長王向正介紹,陽興公園的噴泉是太原市目前規模較大、技術最先進的激光音樂噴泉。每到週末,有來自太原市區、忻州、晉中的遊客專程來陽曲欣賞音樂噴泉。
陽興公園是陽曲縣委縣政府運用PPP模式建設並投入運營的第一個項目。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指在公共服務領域,政府採取競爭性方式選擇具有投資、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由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政府依據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資本支付對價。PPP模式的優勢在於政府的財政支出更少,企業的投資風險更輕。
陽興公園
“以前受資金限制難以開展的民生改善項目,運用PPP模式可以在短期內完成建設,加快了改善民生的步伐,讓老百姓更能體會到獲得感和幸福感。”陽曲縣縣長裴耀軍說。
爲補齊民生服務的短板,陽曲縣以順應民聲、滿足民需爲出發點,以提高羣衆的獲得感作爲衡量PPP項目的標尺,2017年對羣衆呼聲最高的三場一所(停車場、廣場、市場和廁所)建設、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三館一院一校(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影劇院和黨校)等民生類項目和公共基礎設施項目進行了專家論證、評估,引入競爭機制,探索PPP模式,吸引資質全、實力強的社會資本參與政府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
截至目前,已有實質性進展的9個PPP項目在陽曲全部落地,超過2/3是民生類項目,多個項目已經讓老百姓體會到PPP模式在陽曲結出的“碩果”。
升級農村基礎設施貧困村變身成“小康村”
“垃圾靠風颳,污水靠蒸發”曾是陽曲不少村莊的真實寫照。“以前我們村垃圾隨便倒,一到夏天臭氣熏天、蒼蠅亂飛,經過時都捏着鼻子走”,提起過去的生活環境,33歲的陽曲縣黃寨鎮錄古咀村村民徐寧十分感慨。現如今走進錄古咀村,硬化過的村道上綠樹成蔭,看不到一點廢渣灰土和污水,家家戶戶的門口都乾淨整潔,當年“垃圾污水圍村”的景象不復存在。
錄古咀村的變化得益於陽曲縣運用PPP模式所做的另一個項目——陽曲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縣市容環衛局局長王雙喜介紹,項目投資約1億元,採取地埋桶方式,由村裏收集起垃圾後裝入地埋桶,吊車定時到村裏進行壓縮,壓縮後運到縣垃圾填埋場。整個項目從建設到運營、維護均由中標企業深圳龍澄環保有限公司實施,實現了農村垃圾處理全鏈條的市場化運營。目前,全縣124個行政村的垃圾處理已實現“村收集、鄉集中、縣處理”模式全覆蓋。這一工程實現了鄉村垃圾不落地的無害化處理,使得鄉村垃圾處理與縣城同步。
錄古咀村
作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垃圾處理方式現代化是推進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和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的關鍵環節,也爲開展鄉村旅遊奠定了堅實基礎。
自2016年陽曲縣實施“美麗鄉村”戰略以來,錄古咀村的“水、電、路、網、排、氣、綠、場、家、暖”十大基礎要素全面升級,這個曾經以種植玉米、穀子等傳統農業爲主的貧困村,搖身一變成爲“小康村”,家家戶戶通着水電氣暖,道路整潔、網絡覆蓋,垃圾不落地、污水走管道,文化廣場和村民之家活動一場連着一場。曾經在太原市飯店打過工的徐寧有着一身烹飪手藝,看着村裏變化日新月異、遊客絡繹不絕,他毅然放棄打工,回村開辦了“錦繡閣”農家樂,“從大年初一到現在,生意就沒斷過,纔開張八個月已經純收入了十五萬,可比在太原打工強多了,現在正是旺季,回村避暑、採摘的遊客特別多,7月份一個月利潤就有2萬多”,談起自家的生意,徐寧笑得合不攏嘴。“今年以來已經投入了四萬多元裝修農家樂院落,給五眼窯洞都裝了空調,搭了140平米的遮陽擋棚,還要設計葡萄廊架,冬天來的時候我的農家樂院子就又不一樣了。”徐寧說。
縣委書記劉晉萍介紹,陽曲縣存在經濟體量小、歷史欠賬多、財政底子薄的明顯短板,2016年以來,結合農村民生需求,按照有利於農村長遠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陽曲縣開始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加大了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尤其是2017年,全縣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的投資比前幾年的投資總和還要多,有效拉近城鄉差異,鄉村振興戰略得到有力推動。
既要金融創新也要防範風險
陽曲縣是省定貧困縣,財政保障能力弱,保工資保運轉等剛性支出較多,建設資金不足一直是經濟發展的突出瓶頸。如何揚長補短、找到一條解決資金動力不足的路徑和模式,是陽曲縣域發展面臨的首要課題。
“窮則思變,陽曲的發展必須依靠金融創新。我們搶抓機遇,把PPP模式作爲創新投融資方式、加快培育區域性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裴耀軍說。
2017年以來,陽曲縣組織金融辦和財政局牽頭研究金融政策,深入學習十九大報告以及山西省、太原市出臺的關於促進金融振興的意見,把政策領會透徹,由發改局及相關部門協同包裝可實施的項目,因地制宜,結合陽曲實際,順應民生需求,將陽興公園提檔改造、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縣城街巷改造等項目梳理清晰,並進入財政部PPP項目庫。同時通過政府採購程序,公開招標引入第三方中介諮詢機構,開展PPP項目運作流程培訓,保證了PPP項目的規範運作。
2017年陽曲縣共實施PPP項目7項,累計投資11.66億元,分別涉及交通運輸、市政工程、景觀綠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行業,項目回報機制均採取政府付費形式,中選社會資本既有山西省內企業,也有省外企業,民營資本的參與比例超過了70%。
實現利益共享、權益融合是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關鍵。社會資本方如何收回成本並獲得合理利潤回報?社會資本與政府合作怎樣才能行穩致遠?以陽興公園提檔改造爲例,項目經過嚴格招標,選擇太原康培集團有限公司作爲社會資本合作方,該項目建設期兩年,第一年康培集團一次性投入5000萬元,對公園600畝左右的核心區進行提檔改造,新建了人工湖、音樂噴泉、體育運動場地、健身步道、溼地公園等,今年企業還將投入5000萬元用於公園其他區域的改造和運營。從第三年項目完全建成後,根據陽曲縣財政承受能力評估報告,政府分15年以每年6.5%-7%的合理利潤率,逐年向企業支付建設運營費用。企業在建設過程中有合理的建設利潤,同時企業付出的資金成本也有相應的回報率,這樣一來,企業的建設投資有保障、運營收益有保障、資金成本有保障,有利於實現社會資本方與政府的長期穩定合作。
“隨着PPP陸續從建設期轉入運營期,一些風險開始暴露,需要引起高度關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相關調研顯示,目前“明股實債”等違規操作情況時有發生,將進一步加大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
踩好PPP新發展理念的油門,同時也要點好防範風險的剎車。爲此,陽曲縣在選擇推進PPP項目時,高度重視地方財政承受能力,出臺了一系列規範政府投融資行爲、明確政府投融資界限、加強政府債務管理、風險化解應急處置預案等措施,制定了相關的操作規程、項目庫管理、社會資本選擇、諮詢機構考覈等配套管理制度。依託完善的制度體系,保證政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既能吸引社會資本,緩解縣級財政支出壓力,更要實現財政中長期平滑支出,防止加大地方財政的長期債務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