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削峯”近尾聲 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料重啓
 

  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正在經歷2017年下半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停擺。截至1月9日,央行連續12個交易日未開展公開市場操作,逆回購到期自然淨回籠的資金已超過萬億元。業內人士認爲,隨着央行持續淨回籠的累積效應顯現,銀行體系流動性逐漸迴歸中性。考慮到年初財政庫款往往增加較快、後續還有不少央行流動性工具到期,本輪以對衝上年末財政庫款大額投放爲主要目的的公開市場“削峯”操作正進入尾聲,公開市場操作料於近期重啓。

  “削”財政投放之“峯”

  1月9日,央行未進行公開市場操作。自2017年12月22日以來,公開市場操作已連續停擺12個交易日,是2017年下半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停擺。同期,央行逆回購到期形成的自然淨回籠已達10500億元。

  2017年底以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再度轉入“削峯”的進程,這一次“削”的主要是年末財政資金投放帶來的流動性“洪峯”。

  我國財政季初月份大收、季末年末大支的特點較突出。12月是財政支出大月,有大量財政存款在12月中下旬釋放。從財政存款歷史數據變化看,2011年以來,12月的金融機構財政存款下降均超過1萬億元,對應大額財政淨支出,形成流動性供給。此前,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室負責人表示,預計2017年12月財政因素將淨供給流動性超過1萬億元。

  年末財政大額支出可明顯增加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與之相應,每年年末,金融機構超額存款準備金率會迎來一次躍升。當流動性總量增加並超出央行認可的水平時,央行即會出手調控,引導流動性迴歸中性適度。近年來,央行始終如此操作。

  業內人士指出,保持流動性基本平穩、中性適度是中性貨幣政策的要求,基於此,央行結合流動性形勢開展逆向調控,張弛有度地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在資金總量較高時,進行“削峯”;在資金總量偏低時,進行“填谷”。

  在外匯因素影響減弱的情況下,財政收支對短期流動性狀況的影響在加大,也成爲央行開展“削峯填谷”操作的重要觸發點。例如,上一次公開市場操作出現如此長時間的停擺發生在2017年6月-7月,正是因爲6月下旬財政支出形成大量流動性投放。

本資訊內容摘錄自第三方機構或組織,僅供參考,不代表工商銀行觀點。對於任何因使用或信賴本資訊而造成(或聲稱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

(摘自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2018-01-10)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