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業內人士:銀行資管業務應向淨值化產品轉型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資管新規的發佈對既往的資產管理模式帶來深刻變化,對於銀行、信託、證券、保險、基金等行業發展都帶來深刻影響,各機構需按照監管要求自我約束,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有所爲有所不爲,而銀行業需要有序推進資產管理業務向真正的淨值化產品轉型。

  海外資產配置迎發展期

  近期監管層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馮麗英看來,這對金融特別是資產管理行爲提出了更爲規範和嚴格的監管措施。毫無疑問,這些都對既往的資產管理模式帶來深刻變化,對於銀行、信託、證券、保險、基金等行業發展都將帶來深刻影響,“2018年一定是強監管年、風險防控年。”

  光大永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少非表示,資管新規將資產管理業務明確納入宏觀審慎管理範疇,本質上是風險管理的手段。新規出臺使宏觀審慎外延擴大到商業銀行、房地產價格、資產管理行業等多個維度,更有效地維護宏觀經濟穩定和國家金融安全,這些正是資產配置研究考慮的重要課題。與傳統的分資產研究相比,資產配置研究從全局性角度出發,涵蓋各大類資產市場,對金融週期的變化更加敏感,比較容易抓住市場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對投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經過近幾年的高速發展,中國資管行業的管理規模已達百萬億級,大資管行業正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大成基金總經理羅登攀表示,中國居民海外資產配置比例遠低於發達國家。中國居民個人境外資產配置比例僅爲4.8%,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通常爲20%至40%,由此可見,海外資產配置比例的提升將是大勢所趨,海外資產配置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李少非認爲,資產配置應該是全球化的。資產配置不僅僅是不同資產的配置,也應該包含不同市場,不同交易品種和交易手段的配置。當前儘管機構全球化配置受到諸多方面的限制,但全球配置應該是未來的方向。

  推進理財淨值化轉型

  對於新的形勢,馮麗英表示,各機構應保持積極心態,自我約束,合規經營,防範風險,守牢底線。要認真學習比照監管相關規定,自我審視在資產端、產品端、客戶端、運營端、風險端等方面的合規性,特別是對於資產的投向、形式、模式、結構、槓桿以及產品的類型、投向、槓桿、期限、模式等進行嚴格約束,在資產配置、產品研發、流程模式、系統建設、投資者教育等方面加以改進。

  面對新局面,銀行業資管變革首當其衝。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張華宇25日在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暨北京國際金融投資理財博覽會上表示,按照資管新政要求,銀行需要有序推進資產管理業務向真正的淨值化產品轉型,研發投資者接受的收益波動較小的淨值化產品,形成口碑效應,實現資管業務平穩轉型,銀行要加快構建符合銀行理財特色的投研體系和能力,補足權益投資短板,提高大類資產投資能力。此外,銀行要加強信息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使銀行系統更加智能化、便利化、專業化,提高投資決策效益和客戶體驗。

  “銀行資管轉型期內存量產品和增量產品可能要分別考慮。”中信銀行資產管理業務中心副總裁羅金輝表示,轉型期幾乎是一個雙軌制,原來那些模式的產品還在繼續做,同時銀行也開始用新的方法,採取迴歸資管本源的原則來募集、設計產品並進行相應投資。因此,未來銀行理財首先要在新的體系下重塑產品架構和體系,再根據自身和其他金融機構各自的專業特長,找到市場上的合理分工,這樣的合作才能夠持久。

本資訊內容摘錄自第三方機構或組織,僅供參考,不代表工商銀行觀點。對於任何因使用或信賴本資訊而造成(或聲稱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

(摘自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2018-01-26)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