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美元遭錯殺將有反彈,對人民幣及流動性影響可控
 

  今年5月份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強勁升值,自6.9附近逼近6.7,一改過去兩年來的疲弱走勢。在人民幣匯率由弱轉強的過程中,銀行結售匯數據和外匯佔款數據也不斷好轉,外匯佔款降幅自2016年的月降3000億元左右,減少至近期的月降300億元左右,顯示流動性的外部約束出現明顯改善,印證了我們在4月份報告中提出的“人民幣貶值壓力有所減輕,流動性的外部約束或緩和”的觀點。那麼,人民幣因何強勁升值?我們認爲原因來自內外兩方面。

  國際因美元表現偏弱,人民幣被動走強

  年初以來美元持續回落,目前美元指數已經由高點103附近下滑至93附近,創近兩年新低,全球非美貨幣普遍反彈。美元表現偏弱的原因,一是特朗普交易回潮。特朗普就任後,多項政策落地遇到阻礙,醫改政策遭遇滑鐵盧,共和黨內部矛盾激化,基建、稅改遙遙無期,市場開始懷疑特朗普推動改革的能力,同時特朗普又身陷“通俄門”等風波,“特朗普交易”回潮是年內美元走低的重要原因。

  二是歐洲、日本等主要經濟體表現超預期。美元指數由歐元、日元、英鎊、加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組成的一籃子貨幣構成,1歐元權重高達57.6%,二者相關度極高,美元指數走勢難以脫離歐洲基本面。2013年以後美國經濟穩健復甦,美聯儲2015年12月開啓新一輪加息週期,但歐洲受歐債危機影響,經濟整體復甦緩慢,2014年美元指數由80上漲至100。但2017年上半年歐洲經濟出現快速復甦的跡象,增速甚至超過美國,法國大選等前期市場憂慮的事件也並未出現,對美元產生一定壓制作用。

  自2015年“8.11”匯改後,人民幣匯率波動顯著加大,並確立了與美元反向的呼應關係,即美元走強時人民幣走弱,美元走弱時人民幣走強。2017年後,人民幣兌美元出現無視美元走弱的橫盤走勢,爲此央行於5月引入逆週期因子,隨後人民幣恢復了與美元的反向關係,一路走強至今。

  國內因中國經濟企穩且持續超預期

  自去年下半年起,中國經濟逐步企穩並有溫和回升,儘管市場普遍預計2017年中國經濟是前高後低,但迄今爲止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明顯,宏觀經濟數據持續超出預期,在房地產、製造業和外貿等積極因素的帶動下,預計中國經濟下半年仍較年初預期爲好。在經濟企穩的大背景下,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看空情緒明顯緩和,外匯佔款降幅收窄表明企業和居民結匯上升而購匯下降,監管政策亦收緊了對資本外逃和非理性對外投資的管控,中國國際收支情況因此出現明顯好轉,在國際收支由負轉正的背景下,可以認爲人民幣已不具備持續貶值的市場基礎,人民幣貶值壓力最大的階段已經結束。

  美元強週期難言結束,下半年美元或見底反彈

  考慮到國內經濟企穩向好,事實上未來人民幣匯率將更多受到國際因素特別是美元強弱的影響。對於下半年美元的表現,我們認爲前期“特朗普交易”的漲幅已經回吐,市場情緒繼續下探的空間有限,未來美元走勢的核心在於美、歐經濟及貨幣政策週期的對比。

  歐美經濟都將延續增長勢頭

  從PMI走勢來看,美國經濟走勢依然強勁,製造業與非製造業PMI均高位震盪,歐元區6月PMI雖不及預期,但依然處於擴張高位,經濟復甦動力較強,美歐宏觀經濟均看不出即將見拐點的跡象。

  就業方面,美國6月失業率爲4.4%,已經達到自然失業率水平,歐元區6月失業率爲9.1%,距離景氣水平仍有相當距離,但過去兩年來歐洲失業率的下降幅度較爲可觀,下降速度已經超過美國,表明歐洲經濟創造就業的能力正在提升。

  通脹方面,美歐通脹指標近期均受油價困擾,出現高位回落。核心指標上看,歐洲依然穩步上行,美國核心PCE連續6個月下行,美聯儲7月FOMC會議也表明了對通脹走弱的擔憂,但依然強調中期通脹會上行至目標值。短期來看,美歐的通脹水平均未達到央行目標,暫時不會成爲貨幣政策調整考慮的重點因素。

  美元仍將享有貨幣政策週期的領先優勢

  我們採用伊文思規則分別對美國和歐元區的貨幣政策走勢進行預測,伊文思規則是泰勒規則的修訂版,不同的是伊文思規則採用就業數據替代GDP數據進行測算,同時調整了通脹目標以及通脹缺口和產出缺口權重。美聯儲2012年12月議息會議後採用伊文思規則替代泰勒規則,認爲在經濟深度衰退之後的復甦階段,相對長時間地維持超低利率纔是最優決策,因此伊文思規則更適合用於判斷未來貨幣政策走勢。

  從歷史模擬結果來看,伊文思規則與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勢對應關係良好,在趨勢和絕對值方面均有較好的預測作用。2009年伊文思規則出現負利率,對應美聯儲開啓四輪QE政策,2014年底伊文思預測值恢復至零點以上,美聯儲停止QE,並於2015年12月開啓加息週期。受QE政策影響,美聯儲緊縮政策還要包括縮表事宜,伊文思預測在絕對值上與基準利率產生了一定分化,但趨勢上依然具有指導意義。

  預計美聯儲將於9月啓動縮表,並於年底再加息一次,如果未來通脹不出現超預期下滑,那麼加息週期大概率將延續並貫穿2018年。

  伊文思規則同樣適用於歐洲,2013年歐央行進行貨幣寬鬆對應伊文思預測利率降低至零點以下,2017年4月預測值已經重回零點上方,意味着貨幣政策迴歸正常化已經提上歐洲央行的議事日程。

  這意味着從長週期看,美歐貨幣政策均已進入退出量化寬鬆迴歸常態的階段,但顯然無論是從經濟領先的時點來看,還是從貨幣緊縮啓動來看,美元已經並將繼續佔據優勢。

  美元處在錯殺階段,下半年或見反彈

  在匯率自由浮動的條件下,利差是匯率波動的根本驅動力,短週期的各種因素或許會衝擊匯率走勢,但是從長週期看,享有實際利差優勢(剔除通脹)一方的貨幣總是會升值,反之則總是會貶值。

  當前來看,儘管美元出現了持續且幅度較大的貶值,但以10年期國債利率衡量的美元利差優勢不僅沒有縮小,反而仍在擴大,這意味着,目前美元或許有較大概率處在錯殺階段,利率推動的匯率重定價將會驅動美元在未來見底反彈。下半年美元指數有可能在90-100間波動,並逐步趨向於95以上區間。

  人民幣將維持高波動性,外部流動性收緊有限

  人民幣將維持高波動性,貶值壓力有限

  對於逆週期因子,市場可能存在一定的誤讀,我們認爲,逆週期因子引入的目的,並不是爲了單純的推動人民幣匯率升值,而是爲了加大人民幣的波動性,避免出現今年1-2季度時面對美元波動而人民幣無動於衷的走勢。

  因此,如果我們對下半年美元轉強的判斷兌現的話,意味着人民幣的下行壓力將會重現,但考慮到中國經濟形勢較2015-16年已經大爲好轉,對資本外逃和非理性對外投資的管控力度也大幅加強,因此不認爲美元的再次轉強會導致人民幣出現新一輪大幅貶值,不過,逆週期因子的引入,也意味着人民幣難以再回到“死水微瀾”的平靜狀態,保持較高的波動性將是未來的常態,預計年內人民幣兌美元將在6.6-6.9區間內波動。波動性的加大,將對外幣投資、避險保值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外匯佔款降幅料溫和擴大,對流動性和外儲難以構成重大影響

  從歷史表現來看,外匯佔款變化受到匯率波動的巨大影響,但在人民幣兌美元和美元指數兩者之間,我們發現外匯佔款變動受到美元指數的影響更爲顯著,也即意味着人民幣匯率對外匯佔款波動的解釋力度不及美元指數。過去十幾年的規律顯示,當美元指數走強時,外匯佔款回落或出現負增長,反之則改善。若年內美元出現反彈,依據過往規律,外匯佔款降幅料將有所擴大,但對資本外逃和非理性對外投資管控的升級,使得外匯佔款的降幅料較爲溫和,不會出現去年動輒2、3千億的降幅。因此,未來外匯佔款的波動對國內流動性的外部約束將較爲有限,對外匯儲備也不會構成重大影響,中國央行調節流動性的難度不會顯著加大,央行將更多以防風險、去槓桿爲着力點對流動性進行主動調節。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中國金融信息網 2017-08-10)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