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10月新增貸款大幅下跌 反映銀行放貸審慎
 

  央行11月12日公佈10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澳新銀行最新研究報告稱,新增人民幣貸款的大幅下跌,可能部分歸因於國慶十一長假。但是,與去年10月相比,新增人民幣貸款仍下降347億元,反映出貸款需求不足,以及不良貸款大幅上升導致商業銀行放貸審慎。

  報告稱,中國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大幅下跌至5,136億元,遠低於上個月的1.05萬億元,也低於市場預期的8000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的大幅下跌,可能部分歸因於國慶十一長假。但是,與去年10月相比,新增人民幣貸款仍錄得347億元的下跌,反映出貸款需求不足,以及不良貸款大幅上升導致商業銀行放貸審慎。

  報告還稱,10月份社會融資總額下降至4,767億元,遠低於9月份的1.303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表外融資(包括銀行承兌匯票、信託貸款和委託貸款)下降了2,505億元,反映出去槓桿化的過程持續。今年前10個月,新增人民幣貸款佔社會融資總額的77.2%,高於2014年的59%。

  此外,10月份的廣義貨幣M2的增速爲13.5%,低於9月份的13.1%,也高於政府2015年所設定的12.0%的目標。M1增速上升至14.0%,高於上個月的11.4%。

  另據媒體報道,中國財政部可能將擴大地方債置換計劃的額度,從目前的3.2萬億元提高至3.8萬億元至4萬億元的規模。根據財政部的計算,每一萬億元的債務置換可能減少地方政府約500億元的利息開支。我們認爲,由於經濟增速放緩造成財政支出增速減慢,地方債務置換規模擴大將對基礎設施投資起到支持作用。但10月份的貨幣數據意味着,銀行體系對實體經濟放貸仍保持謹慎,這將減弱財政刺激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計劃可能使得社會融資總量大幅下降,因爲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被地方政府債所置換。今年前10個月,新增社會融資總量達到12.4萬億元,低於去年同期的13.6萬億元。由於2015年前三季度的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總額超過2萬億元,今年前10個月的實際社會融資總量可能高於14.4萬億元。

  10月份的經濟數據顯示,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可能難以實現強勁增長。我們認爲,政府需要實施更加強勁的財政政策來推動經濟增長。通縮風險的上升也使得央行可能進一步通過降準降息來放鬆貨幣政策。此外,由於通過銀行系統的信貸渠道的有效性不足,我們重申,政府需要積極地推進金融市場改革。政府需要鼓勵企業進入債券市場融資,這將使得企業能用較低成本獲得長期限的融資。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中國金融信息網 2015-11-13)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