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29日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3)》指出,受多種因素影響,2013年6月貨幣市場一度出現較大波動。受內外部環境複雜多變以及財政庫款、現金投放的季節性變化等因素影響,下一階段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形勢依然較爲複雜。
央行報告稱,2013年以來,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適度,貨幣市場運行基本平穩。但受多種因素影響,6月貨幣市場一度出現較大波動,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和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爲6.58%和6.82%,比5月分別上升366個和381個基點。
從直接影響因素看,一是5月、6月市場對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政策的預期顯着增強,一度引起國際資本流動的變化和國際金融市場的震盪,我國貨幣市場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二是稅收清繳、節日現金投放、補繳準備金等時點性因素和外部“唱空”中國的噪音引起的市場預期變化等情緒性因素。
報告稱,從深層次的原因看,金融市場利率上升是流動性總量與微觀主體資金需求相平衡的結果。
當前,原有的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並未根本改變,產業結構調整又要佔用兩套資金,而一些經濟主體由於存在“軟約束”等問題,對利率上升不敏感,資金需求總體較爲旺盛。商業銀行擴張意願也很強,同業業務快速增長,期限錯配增加,相應地,加大了籌措資金的壓力。
總之,利率的短期波動主要反映經濟事件的影響,中長期看則與經濟增長、通脹水平、經濟結構等基本面因素關聯,還會受到國際環境的外溢影響。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也會使一些隱性或人爲壓低的成本逐步顯性。
應當看到,利率作爲資金的價格,其隨着經濟形勢和市場供需變化而適當浮動正是市場發揮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表現,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金融市場的波動也有助於發現問題,促使市場自我調整和修復。
報告指出,貨幣市場出現波動後,人民銀行及時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常備借貸便利等政策工具向金融機構提供必要的流動性支持,並採用發佈通知等方式加強與市場的信息溝通,促進了市場利率的平穩回落。
爲促進銀行體系流動性適度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2013年下半年以來,人民銀行進一步採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一是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常備借貸便利等多種流動性管理工具適時適度合理調節流動性,尤其是在季度末、現金投放高峯等特殊時點,及時加大短期流動性投放力。
二是加強與市場和金融機構的溝通,通過各種方式傳達貨幣政策意圖,積極引導市場預期。三是督促商業銀行繼續加強流動性和資產負債管理,合理安排資產負債總量和期限結構,有效控制流動性風險。
在多種流動性管理措施的綜合作用下,市場流動性總量適度、運行基本平穩,既有助於促進貨幣信貸總量合理適度增長,也爲金融機構及時調整資產負債結構、降低期限錯配風險等提供了較好的流動性環境。
受內外部環境複雜多變以及財政庫款、現金投放的季節性變化等因素影響,下一階段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形勢依然較爲複雜。
人民銀行將進一步加強對流動性形勢的分析研判,合理搭配使用多種流動性管理工具,加強預調微調,把好流動性總閘門,落實好穩健的貨幣政策,爲經濟平穩增長以及推進改革和調整結構創造穩定的貨幣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