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間價形成機制完善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在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急貶4.7%左右,從而引發了市場關於人民幣匯率會不會出現持續貶值的擔憂。對此,央行人士於13日公開表示,人民幣經過這幾日的調整正逐漸向市場化水平迴歸,偏差校正已基本完成。市場解讀認爲,此輪調整或已到位,人民幣匯率在即期市場立刻走升。
自8月11日央行宣佈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後,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連續兩日大幅貶值逾千點,13日繼續大跌700多個基點。在即期市場,12日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一度逼近跌停,隨即快速回調,收盤報6.3870。13日,人民幣對美元早盤一路下跌至6.45一線附近。但隨着央行記者會召開,令市場預期有所穩定,人民幣對美元跌幅明顯縮減,並逐步回升至中間價附近。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向記者表示,在過去一年,人民幣幾乎一直盯住強勢美元,的確被高估了。此前我國外匯儲備下降、出口持續回落、通縮壓力加大等都和人民幣高估有關。洪灝認爲,人民幣有序貶值是正確的政策選擇,人民幣匯率此次調整是真實估值的迴歸,並非加入匯率戰。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發佈報告認爲,人民幣啓動中間價報價的新機制,會經歷一個磨合期,近幾天出現貶值並不奇怪。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13日在央行記者會現場明確表示,這次改革主要是就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機制做的一次調整,調整以後整個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有利於長期的穩定。
在記者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稱,自中間價基礎報價完善以來,人民幣經過兩天的調整,逐漸向市場化水平迴歸,3%左右的累積貶值壓力得到一次性釋放,此前偏差校正應該說已經基本完成。
央行的表態令人民幣在岸和離岸匯價明顯反彈,截至下午2時記者發稿時,人民幣對美元離岸即期匯價運行在6.44一線,較早盤低點上漲超過1%;在岸人民幣對美元爲6.4075,也明顯回升,並持穩於13日中間價附近。
中信銀行高級金融分析師劉維明認爲,當前幅度已經符合市場對人民幣匯率年內合理水平的預期,貨幣當局不會允許人民幣大幅下挫並引發恐慌。
|